本文围绕多家基金公司对2024年年报内容进行更正的情况展开,详细介绍了鑫元基金、明亚基金等公司年报更正涉及的数据统计错误,分析了数据出错的原因,并指出当前基金审核机制不完善、信披违规事件频出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从业人员对信披重视、强化信息披露流程和管理机制等建议。
在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舞台上,4月3日,鑫元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公告显示,鑫元稳丰利率债债券基金2024年年报存在内容错误,此次更正主要聚焦于债券投资收益项目构成中的相关数据。具体而言,是对可比年度债券投资收益合计的统计总额进行了修改。
其实,鑫元基金并非个例。此前,摩根基金、明亚基金也纷纷发布相关公告,对旗下部分基金的2024年年报内容进行修改。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涉及修改的内容大多为数据统计错误,像报告中其他负债的统计等方面均有体现。
3月31日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工作结束后,本周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开始对年报错误进行更正。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数据统计错误问题较为突出。
以鑫元基金为例,4月3日其发布公告,对鑫元稳丰利率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进行内容更正。记者仔细查阅更正前后的相关信息,发现此前披露内容中,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债券投资收益项目合计”为 -5900元。而对比修改后的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到,此前统计数据没有将利息收入与买卖债券的差价收入计算正确。实际上,“债券投资收益项目合计”应该是前述两项数据的计算差值,更正后为128.52万元。从几千元的亏损到实际超百万元的盈利,这样巨大的反差,凸显出该错误十分明显。
同样在数据统计中出现差错的还有明亚基金旗下的基金产品。近期,明亚基金对旗下明亚价值长青混合的2024年年报内容进行了更正,主要是其他负债的相关费用出现错误。具体来看,此前该基金2024年年报列示的其他负债中,同比2023年年末应付交易费用为411.70元,但实际包含交易所市场及银行间市场两项费用,且均为411.70元。而更正后的数据显示,上述统计数据仅有银行间市场的应付交易费用,已删去交易所市场的应付交易费用。
对于这些统计方面的核算问题,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许多费用的结算都有固定的统计公式自动生成。按照原则,对于已经出现在计算因子里的数据,不应该在合计算法中出现正确的数值。然而,很多报表公示出的一些内容存在照搬的嫌疑,并没有再次对实际的数据进行测算,这就导致一些滞后的数据内容出现遗漏或增加。
除了鑫元基金和明亚基金之外,近期摩根基金(中国)也公告了对旗下部分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的更正信息。从这些公告所呈现的错误来看,无论是数据的错误还是统计的缺失,都反映出审核机制的完善仍有待提高。
当前,市面上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多,单一基金管理人旗下的产品数量也逐步增加,这使得数据查验审核的难度大幅增大。再加上部分内部管理协作的效率低下、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相关信披失误的案例并不鲜见,有的甚至被监管处罚。
2024年,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处罚的公募基金公司不在少数。尽管少见类似定期报告的错误被监管问责,但此类信披错误的事件在历次定期报告披露时频繁出现。去年中报、各季度报告等均有类似数据统计以及内容出错的更正公告发出。
记者注意到,目前基金的定期公告发布都会有重要提示信息,其中包含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声明。基金管理人会保证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的法律责任等;基金托管人也会复核报告内容,包括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利润分配情况、财务会计报告、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
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披规定的,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等行政监管措施,责任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可能会被采取相应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有分析指出,从业人员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流程和管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具体责任人和审核流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基金信披不应该只是流于形式,而应该更走心。
鑫元、明亚、摩根等多家基金公司对2024年年报内容进行更正,其中数据统计错误问题突出,如鑫元基金债券投资收益统计错误、明亚基金其他负债费用统计错误等。分析认为,数据出错可能是由于照搬数据未测算,且当前基金审核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存在效率低下、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导致信披失误案例频出。为此,需要加强从业人员对信披的重视,强化信息披露流程和管理机制。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