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光解水制加氢项目建设启动暨氢能交通供需对接会举行,标志着我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介绍了项目采用的技术、该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意义、项目带来的跃升以及建设目标等内容。
3月31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盛大举行——光解水制加氢项目建设启动暨氢能交通供需对接会。这一重要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帷幕。
活动现场那热闹而又充满希望的场景,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能源时代即将到来。(图据西区融媒体中心)
深入了解这个项目,我们会发现它背后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该项目主要采用了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段东平科研团队主导研发的“多面体钛酸锶聚光量子制氢氧电热一体化技术”。这一技术可不得了,它及相关装备不仅有着突出的效益优势,而且具备清洁、可再生、无污染、分布式、灵活性高的显著特点。它可是拥有中国独有知识产权的高新绿色制氢技术。从实验室数据来看,其制得的氢气纯度高达 99.8%,氧气纯度达 98.6%,如此高的纯度充分展示了该技术的先进性。
而该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更是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制备领域实现了一次重大跨越,成功地从实验室阶段迈向了生产线阶段。
作为三家合资建设该项目的企业之一,攀枝花城建交通集团董事长陈曦对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项目不仅有突出的效益优势,还具备清洁、可再生、无污染、分布式、灵活性高的环保优势。”这个项目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落地后将实现“三大跃升”。在技术方面,它将突破光能转化效率世界级难题,填补国内规模化光解制氢的空白;在产业层面,首期200吨产线投产将带动万吨级制氢基地建设,三年内可形成年产1.2万吨绿氢的超大型产业集群;在生态上,项目完全达产后,年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这相当于新增3.5万亩森林碳汇,对环境的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开工后,建设团队充满干劲,力争在今年6月30日建成投运、7月31日达产达标。按照既定目标,到2026年将开始建设万吨级光解水制氢生产线,进一步填补国内规模化光解制氢的空白,为我国绿氢产业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本文围绕四川省攀枝花市光解水制加氢项目展开,介绍了项目启动标志着我国首个光解水制氢商业化项目建设开启,阐述了项目采用的先进技术及其优势,说明了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重大意义,分析了项目落地带来的技术、产业和生态三大跃升,还提及了项目的建设目标和计划。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绿氢制备产业发展,在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