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展开,介绍了被提名为行长的陈海强亮相会议,阐述了浙商银行 2024 年净息差管控策略、资产结构调整情况,以及 2025 年息差走势预测和风险化解工作特点与展望。
4 月 3 日,浙商银行迎来一个重要时刻,被提名为该行行长的陈海强现身浙商银行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目前,虽然董事会还需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行长的聘任工作,但陈海强对外公示的身份已是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陈海强针对浙商银行 2024 年净息差管控策略进行了详细解答。他指出,当下金融环境呈现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浙商银行推动经营模式从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转变。为此,银行开展了负债结构优化专项行动,致力于扩大低成本存款规模,全面降低负债成本。
陈海强进一步阐述了资产结构调整方向,他表示要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一方面,对存量房地产等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相对较高收益的资产中寻找低风险资产,加大对“五篇大文章”以及“小额、分散”资产的倾斜力度,以合理平衡收益与风险。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4 年浙商银行在负债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吸收存款利息支出较上年下降 1.90%,降至 389.24 亿元。同期,存款平均付息率为 2.10%,较上年下降 14 个基点;人民币同业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 19 个基点。
2024 年,浙商银行净息差为 1.71%,较上年下降了 30 个 bp,不过略微高于市场均值。对于净息差下降的情况,浙商银行行长助理侯波在会上解释,除了行业共性原因外,浙商银行主动将资产定位调向“低风险、均收益”也是重要因素。在大零售板块,银行主动减少了高定价的互联网合作平台贷款,增加了风险较低的按揭贷款配比;在大公司板块,新增贷款降低了房地产、经营性物业等收益相对较高但风险也偏高的资产配比,加大了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的占比。
展望 2025 年,侯波表示今年的息差降幅将会明显低于 2024 年。浙商银行将推进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同时盘活部分存量资产,填平收益洼地,削平成本高地,以此平衡好风险和收益,将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侯波举例称,2024 年四季度起,浙商银行实施外币资产和负债专项治理,通过负债的边际成本确定资产的价格策略,通过外币资产规模来确定负债的规模策略。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外币资产、负债的净息差较去年三季度末提升了近 60 个 bp。
在风险化解和资产质量方面,2024 年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1.38%,较上年末下降 0.06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 178.67%,较上年末下降 3.93 个百分点。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浙商银行 2024 年在风险工作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风险处置力度较大。2024 年全年处置的不良资产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比上一年增加了 35%。“2024 年新计提减值准备绝对额比上一年多提了 21 个亿,比上年增加了将近 8%,占营收比例超过了 41%,可见处置力度之大。”
二是风控策略更加稳健。面对去年复杂特殊的形势,浙商银行确立了更加审慎的风险收益均衡策略,进一步加强授信的全流程管理,持续深化重点风险领域化解。例如在房地产方面,前瞻性地实行大幅主动压退。
三是产业投研能力提升。潘华枫表示,围绕国家的重点产业和深耕浙江领域,银行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潘华枫强调:“还是要继续坚定风险出清的决心,在加快处置存量风险的同时,严控形成新风险。”
本文详细介绍了浙商银行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相关情况,包括新提名行长陈海强提出的净息差管控和资产结构调整策略,行长助理侯波对 2025 年息差走势的预测,以及首席风险官潘华枫总结的 2024 年风险工作特点和未来风险出清的决心。整体展现了浙商银行在当前金融环境下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发展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