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山新建中校碑展开,描述了丰地的地理形胜,阐述了选择车轴山作为校址的原因,讲述了中校改建的发起、筹备、建设过程,提及丰地过往的文化人才盛况以及当下学校发展情况,表达了对新建中校培养人才的期望,最后说明撰写此碑记的缘由。
车轴山新建中校碑
我们丰地,地处京榆要道,南边紧邻渤海,北边倚靠燕山,拥有着天然的优越地理形势。在这片土地上,有一座孤峰拔地而起,距离县城二十里,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矗立在前方,那便是车轴山。车轴山的南面,殿宇宏伟壮观,古老的寺庙静静坐落于此。山巅之上,高大的楼阁直插云霄,佛塔高耸入天,引得众多游士文人前来观赏美景,他们常常汇聚于此,感受着这里的独特魅力。
星相家说,这座山是县城的文峰,若在其上建校,文明将会更加发达。这种说法诚然荒诞不经,不足为信。然而,车轴山的山地基址广阔宽敞,空气清新流通,实在是最为优良的校址选择,邑中的人们都对此十分关注。
癸丑年的秋天,县长白公来到丰地任职,他治理有方,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白公尤其重视人才的培养,将其视为当务之急。当时,中校的旧址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扩充的需求,于是,王君松汀、李君秋野倡议改建学校。那时,我刘镇疆有幸担任县会议长,便召集参两会的会员先后开会商议。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将中校改建在车轴山上。同时,我们还与上级长官协商,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提拔了一笔巨款用于建校。
在筹备建校的过程中,何君仁溥、张君自申、张君建侯不辞辛劳,积极奔走。而负责建筑施工的马君芥青、杨君旭初更是精心规划,认真施工。此外,李君莲溪、王君子鹤、冯君甫口、高君□卿、李君筱轩、霍君显扬、缪君什□、宣君□□等众多人士也齐心协力,共同为建校之事贡献力量。从癸丑年十月开始,一直到甲寅年三月结束,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学校的建设工程便顺利完成。
我们丰地在清朝康熙、雍正时期,谷霖苍、董莅洲等乡中先生都以著作文章而闻名于海内。当时英才辈出,那些在科举中高中、登上显要仕途的人,代代都有。这使得来到此地的人都不禁感慨,称这里为“小江南”。如今,虽然时代变迁,形势有所不同,但乡前辈们的流风余韵依然留存。况且,自从学校兴起至今,初级小学已经成立了一百数十所,高级小学也有八所。各校的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都深知以学业为竞争目标,力求不断进步。那些陆续等待升入中校的学生逐年增多。
星相家的话虽然荒诞,但倘若此地人杰地灵,那么这座山所蕴含的钟灵毓秀之气,再借助众多优秀学子的努力,必定能为我们丰地大放文明之光。此后,中校培养出的人才,又岂止是能追随先哲的足迹而已呢!我县长倡导办学的热忱之心,以及诸位君子维护教育的坚定毅力,必将与这座新建的中校一同永垂不朽。
因此,在学校开学之际,我写下这篇碑记,以期待见证它日后的发展。
本文详细记载了车轴山新建中校的背景、过程及意义。从丰地的地理形胜引出车轴山作为校址的优势,描述了众人齐心协力改建中校的经过,回顾了丰地往昔的文化辉煌与当下学校发展状况,表达了对新建中校培养更多人才、推动丰地文明进步的美好期许,同时肯定了县长及诸位人士为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