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植树新形式,开启绿色生活新篇章,创新义务植树形式,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的绿化景象,介绍了《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2025版)》新增的“花园场景营建类”类别,回顾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创新的尽责形式及推进措施,还提到了让尽责人群收获福利、义务植树的科学要求,最后强调以义务植树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春和景明之际,草木纷纷萌发新芽。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西便门西里社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居民们亲手栽种的山桃草、花叶玉簪等植物,正蓬勃生长着。它们在房前屋后肆意伸展身姿,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美丽且生机盎然的图景。

为了进一步带动市民身边增绿,助力花园城市建设,《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2025版)》有了新动作,新增了“花园场景营建类”这一类别。这里面涵盖了多种形式,像对阳台进行绿化,积极参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社区花园等建设劳动,在公共空间建植花箱等,一共有9种之多。如此一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不出家门尽义务、方寸之间添新绿”。

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这是每个人都肩负的责任。早在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紧接着在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首次以国家法定形式对群众性植树活动作出规定,明确要求适龄公民每年应义务植树3株到5株。

40多年的时间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在神州大地上持续开展,成为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它在增加森林资源、绿化祖国大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国取得了显著的绿化成果。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持续增厚的“绿色家底”,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不过,随着城镇周边及大规模地块的绿化基本完成,山高坡陡的边角地主要由专业队进行工程造林,全民义务植树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尽责人群会遇到“抽不出时间去现场植树”“找不到合适的植树点”等情况。

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进行了创新开展。尽责形式已经拓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八大类,并且都有各自的折算标准。例如,在林中悬挂1个人工鸟巢,就可以折算1株植树任务;认养和保护1株古树名木,能折算完成3株植树任务;自愿向合法公募组织捐赠资金用于国土绿化,或者捐献当地国土绿化急需物资,同样可以折算相应的植树株数。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持续推进“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在2024年全年发布各类尽责活动6.1万个,建成各级各类基地2600余个,为适龄公民就近、适时、多样尽责提供了服务,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

大地植绿,心中也要播绿。多种尽责方式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都树立起生态文明的意识,激发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每个人都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从而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合力。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还发出倡议,开展“我为三北种棵树”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共同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屏障。

为了让尽责人群收获“绿色福利”,相关部门积极探索义务植树与生态教育、自然保护、志愿服务创新融合的新模式。鼓励各地探索向尽责人提供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门票减免活动,在参与生态教育、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活动方面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将义务植树尽责纳入志愿者服务体系等,以此提升公众参与义务植树的体验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值得注意的是,义务植树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务实。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同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此外,还要加强后期管护,确保苗木的成活率,避免出现“年年植树树不多”的现象。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我们要以义务植树为纽带,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本文围绕全民义务植树展开,介绍了义务植树的发展、创新尽责形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强调了义务植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科学植树,以义务植树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334.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