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带领读者走进离山,领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符草,了解离山脚下古老村庄的历史,感受离山周边在时代发展下呈现出的新面貌,同时探讨了符离与白居易诗词文化的传承故事。
离山,虽没有名山大川那般雄伟壮观的气势,但它与大尖山诸峰一脉相承,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南北官道旁。它默默伫立,成为了抵挡陴湖之水的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一方土地。而符草,虽不如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娇艳夺目,却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顽强生命力,在离山的土地上肆意生长。
离山。牛洪超 摄
当你登上离山,首先闯入眼帘的便是那漫山遍野的符草。那金黄色的符草,如同细密的织锦,密密麻麻地覆盖着山体。每一根符草都显得那么纤细,却又充满了坚韧的力量。微风轻轻拂过,符草的叶片相互摩挲,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是它们在低声诉说着离山那古老而又神秘的过往。阳光洒在符草上,叶片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与周围的山石、草木以及五彩斑斓的野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与记者一同登山的埇桥区夹沟镇文化站站长牛洪超,对离山的地貌和历史了如指掌。他介绍道:“符草是宿州北部山区包括离山一带独有的野草,生长得十分旺盛。它质地坚韧,以前附近老百姓盖的茅草屋便是用这种草。”
春夏时节,符草迎来了它的生长旺季,焕发出勃勃生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绿浪层层涌起,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曲生命的赞歌。而到了秋冬季节,符草褪去了翠绿的外衣,换上了金黄的盛装。在瑟瑟的寒风中,它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凄美,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离山脚下有一个宁静而又古老的小村庄——离山铺。牛洪超告诉我们,根据文物部门的考证,此地在汉代就已经有人居住,留下了离山铺汉代墓群、离山铺汉代遗址、离山铺大型汉代铸铁遗址等众多历史遗迹。这个古老的村庄,历经了两千余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完好地保留着那份古朴与宁静。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一代代村民的生活变迁,也见证着离山的历史兴衰。
俯瞰变迁,感悟时代的新章
离山和符草依旧生机勃勃,然而这片土地,与千年前白居易眼中的景象早已大不相同。登上离山山巅,极目远眺,一幅壮美瑰丽的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
远处,铁轨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大地上。一列列火车沿着铁轨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那奔腾的气势仿佛在诉说着时代前行的铿锵步伐。
俯瞰离山铺。记者 董木子 摄
广袤无垠的农田里,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地摇曳。那一片片的绿色,由浅至深,如同一片波涛汹涌的绿色海洋,预示着丰收的美好希望。
错落有致的村庄中,房屋鳞次栉比。青砖黛瓦的房屋,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烟囱里升起的炊烟在空中缓缓飘散,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交织成一曲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乐章。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位于符离镇的安徽华电宿州发电有限公司,巨大的烟囱矗立在远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烟囱冒起的袅袅白烟,是现代工业蓬勃发展的证明。
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让人深切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
赓续薪火,诗词文化的传承
符离,这座小城虽不大,却因文化的滋养而底蕴深厚;诗作虽短,却因思想的深邃而流传千古。符离与白居易的相遇,成就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传奇。离山和符草,就犹如符离的文化地标和符号,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时光之桥。借由离山的轮廓、符草的形态,我们能够清晰地勾勒出那段白居易与符离相互成就的岁月。
悠悠千年,沧海桑田。符离已然建设成为现代化城镇,但白居易文化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穿越时空,贯穿着符离镇乃至宿州的大街小巷、古往今来。
在学校里,琅琅书声中常能听到学子们吟诵白居易的诗篇,他们用清脆的声音传承着那份对文学的热爱与敬意;民间的艺术表演,也常以白居易的故事为蓝本,生动地演绎着他的生平与佳作。
本文先描绘了离山和符草独特的自然风貌,接着介绍了离山脚下古老村庄的历史,然后展现了离山周边在时代发展下的新景象,最后阐述了符离与白居易诗词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内容,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以及时代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