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济南积极开展科技人才选派工作展开,讲述了山东大学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助力企业项目发展的案例,进而介绍了济南各类科技人才跨界交流的情况以及这一举措对当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
在济南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3月20日,本报记者在济南进行深入探访。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的高明教授,以科研人员的身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启了一段助力企业发展的精彩旅程。他被选派到莱芜鲁能开源集团电器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在高明教授的技术支持下,企业成功推进了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的制氢加氢一体化站项目。这个项目的落地,让企业在氢能产业领域抢占了发展先机,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就像紧密相连的纽带,缺一不可。如今,在济南的众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中,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跨界专家。他们以不同的身份,穿梭于高校与企业之间。有的高校专家走进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的企业精英则走进高校,兼职产业教授(导师),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人才的流动,极大地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被选派到各区县、市直部门担任副职,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成为助力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选派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导师)、科技副职的选派。这一举措在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推动企业与高校人才的“双向流动”,济南市让企业的优秀人才“走出去”,高校的科研成果“引进来”,实现了校地企的深度融合与共赢发展。济南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正在全力打通技术与产业之间的障碍,在实现人才双向流动的同时,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济南积极开展科技人才选派工作,推动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山东大学高明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助力项目发展为例,展现了这一举措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了其对济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