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3届“世界水日”和第38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本文带领大家走进文物的世界,探寻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踪迹,感受水与文明的交融。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它滋养万物,润泽生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今,恰逢第33届“世界水日”以及第38届“中国水周”,让我们一同踏入历史的长河,在珍贵的文物中寻觅水的踪迹,聆听那浪花声声诉说的古老故事。
水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与粮食共同酿成了香醇的美酒。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独特的龙形觥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存世青铜器中的孤品,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这是商人使用的酒器。其造型流畅自然,仿佛蕴含着水的灵动与动感,让人不禁联想到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的画面。
古时的青铜器大多装饰着繁复华丽的纹饰,而晋公盘却独树一帜,它的装饰与水紧密相连。盘中精心装饰着水鸟、青蛙、游鱼、乌龟等水上生物,生动逼真。更令人称奇的是,鸟喙可以自由开合,龟首能够伸缩转体,仿佛赋予了这些生物以生命。晋公盘原本是一个盥洗器,却营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上动物乐园。相传,这是晋文公送给爱女孟姬的出嫁礼物,它随流水转动,寄托着孟姬的思乡之情。
有一件鸭形玻璃注,其水色清澈透明,宛如玻璃一般。专家推测,它可能来自遥远的古罗马,经由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见证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件器物造型奇特,其中还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古人称之为欹(qī)器,当器物为空体或者满水时会向前倾斜,只有装到半水时才能平稳站立。古人常常把欹器放在座位旁边,以此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鱼跃水中,为湖泊河流增添了无限生气。辽代的青瓷飞鱼形水盂便是这样一件生动的文物。它的鱼上颚翻卷,尾部高翘如船,还仿佛穿出了双翅,恰似一条刚出水的游龙。古人用它来给砚池添水,助力文人墨客笔走龙蛇,书写出一篇篇锦绣文章。
还有一件清广彩开光西洋风景碗,生动地再现了古时的对外交往场景。它是外销瓷的典型代表,碗上绘有远洋帆船归来装卸货物的图样。据考证,这些图样来自德国梅森瓷厂的样稿。那海浪涛涛的画面,见证了历史上广州十三行的兴衰变迁。
有一盏产自法国巴黎的航标灯,在近代曾用于中国长江的航船上。旧时光如大江东流,一去不复返,如今这盏航标灯已进入博物馆,成为历史的见证。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正重焕发展的光芒,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水,是生命之源,它润物无声,滋养了灿烂的文明,也塑造了人类的历史。“上善若水”,岁月的长河悄然沉淀于青铜器皿的纹饰之中,万家的渔火倒映在瓷器的图样与造型之上。水,在陶罐、在青铜、在瓷器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摇曳生辉。
本文以第33届“世界水日”和第38届“中国水周”为契机,介绍了龙形觥、晋公盘、鸭形玻璃注、青瓷飞鱼形水盂、清广彩开光西洋风景碗、航标灯等多件与水相关的文物,展现了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水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水滋养文明、塑造历史的深远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