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这些话,家长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

本文围绕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的沟通方式展开,指出常见的错误沟通态度及话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介绍了正确的沟通建议和需避免的误区。

在亲子交流的场景中,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现在的问题根本不算是问题。”“怎么别人都没问题,就你有问题?”“你们这代人已经很幸福了,我们当年……”仔细想想,这些话,你是否也对孩子说过呢?

当孩子遭遇困难时,不少家长习惯性地简化问题,告知孩子事情没那么复杂,觉得只要孩子足够强大,困难就能轻松解决。然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李松蔚明确指出,这种态度很可能会让孩子倍感压力。他表示:“家长的这些话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只有跟孩子站在一起,才能真正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也就是说,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承认孩子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心去理解他们的难处、委屈和痛苦。

避免这些话,家长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李松蔚援引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共情训练给出了建议。他认为,作为成年人,家长需要将自己置于孩子的立场,去真切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诚恳地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处在他们的境地,也会有相似的感受。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在问题面前的委屈和孤立无援是被看到、被理解的,知道在面对困难时还有家长坚定的支持。要知道,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会破坏家长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

具体到和孩子的日常沟通中,李松蔚认为家长应该极力避免否定性的表达。比如,不要对孩子说“你现在这个问题根本不算问题”,而应该肯定孩子确实遇到了困难;不要说“你想多了”,因为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是“胡思乱想”造成的,相反,应该说“你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说明它很重要”;避免说“怎么别人不这样,就你这样”,而要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同时,尽量不要用上一辈人的身份进行“忆苦思甜”式教育,要承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挑战。还有一些家长习惯说“这个问题努力一下不就解决了吗”,却没有了解孩子做过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这种说法同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或许有的家长觉得,说出那些表达理解和认同的话有些难为情,感觉像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实际上,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承认困难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要与孩子站在同一边,就需要用表达理解和认同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

此外,李松蔚还提醒家长需要避免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面对的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从而产生被否定的感觉。家长要意识到,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自己的经验未必适用于孩子面临的困境。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

当家长承认孩子的困难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思考接下来的应对方式,设立共同的目标,将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携手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的沟通问题,指出常见错误沟通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强调家长要与孩子站在一起,通过共情理解孩子感受,避免否定性表达和直接告知解决方法等误区,最后要与孩子共同思考应对之策,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557.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