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介绍了洪亮教授团队的蛋白质功能预测Venus系列模型、许文平研究员的草莓培育新技术等成果,阐述了学校通过技术转化专员和“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政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以及这些举措带来的创新创业活力和正向科研反哺效应。
就在昨天,上海交通大学洪亮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正式发布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蛋白质数据集——蛋白质功能预测Venus系列模型。这一模型的问世,宛如一场科技风暴,给蛋白质产品设计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蛋白质产品的设计犹如在黑暗中摸索,需要进行上万次的实验试错,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成功率较低。而如今,有了这个先进的模型,蛋白质产品能够实现“精准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这一卓越的科研成果,团队顺势成立了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正积极与多家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投身于药物研发的前沿领域,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之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带着他新培育的“高学历高颜值”草莓,惊艳亮相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许文平团队的草莓培育新技术,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100多家种植企业的目光,这些企业纷纷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围绕许文平的科研成果,也诞生了一家创业企业——上海交盟种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草莓种植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田间地头的草莓种植到先进制药领域的蛋白质研究,上海交大教师们的科研成果背后,不仅有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还配备了专业的技术转化“服务员”。上海交大拥有17名校级技术转化专员,同时学校还配套实施了“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等一系列政策。这些举措成效显著,仅今年以来,上海交大就推动了近10项科研成果进入转化落地的实际进程。从2020年底至今,学校已经为教师们完成了120项成果的转化和创业,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服务“潜力股”,提供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许文平的草莓培育新技术能够顺利实现转化并取得显著成效,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专员朱悦,同时也是许文平成果的首席技术转化专员。
许文平的草莓原种苗生产技术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它能够让草莓原种苗实现脱毒,避免出现代际退化的问题。这一技术的突破,成功解决了我国目前年产值高达1000亿元的草莓种植产业的一大难题。然而,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受到市场、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陷入“资本有兴趣缺信心、种植企业有动力缺投入”的两难困境。许文平也曾一度感到迷茫,觉得科研成果落地就像隔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直到朱悦的出现,为许文平带来了新的希望。朱悦介绍说:“我们的服务采取‘首问制’,也就是说,当科研人员找到我们之后,最早经手这个项目的技术转化专员会全程负责到底。”从成果的界定、评估,到制定具体的转化方案、选择合适的转化路径等,科研人员只需提出需求,学校就会为他们“定制”专属方案,并由转化专员对转化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在朱悦的努力下,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被逐一化解。许文平不仅顺利找到了带着“第一桶金”来投资的合伙人,还找到了可以对草莓种植苗技术进行概念验证的合作单位。经过实践验证,他的草莓种苗能够让农户每亩增收2万至4万元,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朱悦告诉记者,转化专员的工作就像一个敏锐的“寻宝者”,需要挖掘有价值的项目。因此,他们有时会同时关注好几个“潜力股”。除了为主动找上门的科研人员提供咨询服务之外,很多时候,转化专员还会深入各个学院,主动挖掘优质项目,陪伴科学家一起发展。朱悦说:“如果我们判断某个项目具有不错的产业化前景,就会主动帮助科研人员对接外部资源、开展概念验证。”
从转化专员到“完全赋权”,加快成果落地
洪亮所在的天鹜科技,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最新估值已超过1亿美元。这家围绕洪亮研究的蛋白质数据集在2021年成立的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了三轮融资。天鹜科技也是上海交大实行科研成果“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政策的科研成果企业之一。
所谓“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学校不再直接持股,而是将成果所有权直接赋予科研团队。待成果转化成功后,科研团队再按照转让出资评估值的一定百分比付给学校。而在过去,高校教师的成果一般都是学校按比例持股。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这种制度设计在转化过程中,对于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往往会带来不少限制。
从2020年底开始,上海交大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单位,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开始大规模探索以“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成果转化扫除了制度障碍。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应用型的成果只有成功转化,真正服务社会,才能产生价值,否则就是对科研投入的浪费。”
洪亮通过转化专员完成完全赋权流程后,成功引入融资,并开始与国内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展开合作。除了不断提升数据集的质量和规模之外,该团队还配合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将蛋白质设计从原先复杂的“科学难题”变成了简单易操作的“工程问题”。
目前,洪亮团队与瀚海新酶合作研发的胰腺炎检测原材料生产的核心工具酶,较以往的产品成本下降了90%,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团队还与一家体外诊断头部企业合作,成功将医学检测中广泛应用的标记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至国际头部企业的三倍以上,有望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超敏诊断,为医学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构建合作创新链,创业教师形成正向科研反哺
在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转化专员“首问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方位撬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转化专员的支持下,最快的科技成果转化仅用一天就完成了全部线上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
目前,上海交大通过作价投资、完成人实施、合规整改等方式形成的“阳光科创企业”累计达到191家(不含衍生企业),先后诞生了3家独角兽企业、4家独角兽潜力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11家拟申报IPO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创业实力。
转化专员的出现,还让更多教师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无形中构建起了一条合作创新链。同在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的代光辉教授,从事的是农药研发工作。因为和许文平有着同一位技术转化专员,他如今也开始和许文平合作,尝试用植物姜黄提取物来生产农药。许文平表示:“用食品材料生产农药,可以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小一点。”
上海交大统计发现,超过六成的教师创业企业对学校形成了正向科研反哺。不少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通过蛋白质功能预测Venus系列模型、草莓培育新技术等成果案例,展示了学校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同时,阐述了技术转化专员和“完全赋权(完成人实施)”政策在推动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还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了正向科研反哺,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