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市场上以家族故事映照民族历史的非虚构作品,重点讲述了新出版的《长辈的故事》。该书以云南熊氏、苏氏两大家族命运沉浮为切入点,展现了云南自晚清至今的变革,着重描述了家族中女性在时代动荡中的坚韧与担当,凸显了她们对历史和社会的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每一个普通个体,不过是那微小的一朵浪花。个体的生命,或许如干涸的河床般枯槁,又或许似盛开的繁花般绚烂,但无论怎样,对于这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而言,似乎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然而,当我们把视野放宽,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就会发现正是这数不清的、看似毫不起眼的小浪花,汇聚在一起,才形成了那纷繁复杂、厚重而又漫长的历史。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在特定的时代里有着独特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哪怕是平凡庸常的生命,也是时代沧桑的一个生动注脚。
近些年来,图书市场上兴起了一类以书写家族故事来映照民族历史的非虚构作品。相信很多读者都对齐邦媛的《巨流河》耳熟能详。而近日,又有一部家族记忆史作品——《长辈的故事》问世。这本书是由作家熊景明所著,她以云南熊氏、苏氏这两个大家族上百年间的命运沉浮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数十位家族长辈在时代这一巨型齿轮转动时,各自不同的处境、探索以及所做出的抉择,生动地展现出云南自晚清至今的变革步伐。那些在当时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回首往事时,竟成了20世纪百年中国历经风雨、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
熊家和苏家作为云南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家族,家族中的女子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在社会上担任过重要的职位。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们更加难以避免地与时代的动荡紧密相连。就拿作者笔下的大姨妈苏尔聪来说,姨妈中年时在中学教书,可她的丈夫却被划为右派,最终离世,姨妈也因此失去了教职,转而从事刻印蜡版的工作。后来,又因为收到过海外寄来的罐头,姨妈被遣送到农场进行改造。在她八十二岁临终之前,女儿满是遗憾地说:“如果你们当时没有去双柏,如果父亲没有被打成右派……”姨妈却平静地回答:“没有如果,只有现在。”这是一位如大地般坚韧的女性,她用自己柔软却又无比强大的韧性,抵御了生活中的无数雨雪风霜。
作者还在书中讲述了田伯母的故事,她同样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田伯母青年时期就失去了丈夫,她靠着缝纫工作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女。大半辈子里,她的喜怒哀乐都与儿孙、亲友紧密相连,他们快乐她就高兴,他们遇到挫折她便忧心。而当这位终日在缝纫机嘈杂声中低头做活的田伯母,来到山水之间时,仿佛一下子变回了青春美丽的自己,她忍不住开怀大笑,就连饭盒掉进湖水这样的事情,在她看来都觉得十分好笑。滇池的一个黄昏,因为田伯母的这一抹笑意,也变得格外柔和起来。
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通常男性会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长辈的故事》这本书里也描写了外祖父、父亲这些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的男性。然而,在这些男性背后,书中所呈现出的女性群像,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们是如何恪守传统美德,坚守人性中美好的信念。她们以至情至性的情感彼此温暖,并且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些女子就像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花草,深深地扎根于大地,用自己坚韧的生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盈,同时也悉心护佑着自己的子女。她们这些栉风沐雨的故事,值得被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本文通过阐述个体在历史中的意义,引出以家族故事映照民族历史的图书《长辈的故事》。书中以云南熊氏、苏氏两大家族命运为线索,重点讲述了家族中女性在时代动荡下的经历,展现了她们坚韧、善良、重情的品质,强调了她们的故事对历史记忆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