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幅明新作研讨会:探寻散文诗的新魅力

3月22日上午在郑州举行的王幅明散文诗集《玄鸟归来》新书研讨会,众多文学界代表齐聚,围绕作品展开深度讨论,各代表从不同角度评价了作品,最后研讨会达成共识,认为该书标志着中原散文诗正大气象风格渐次形成。

王幅明新作研讨会:探寻散文诗的新魅力

3月22日上午,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学盛会在郑州举行。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王幅明散文诗集《玄鸟归来》新书研讨会隆重开场。二十余位文学界的专家、学者、作家等代表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围绕王幅明先生的这部新作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意义的探讨。

王幅明先生是河南唐河人,如今定居在郑州。他是我国声名远扬的散文诗作家,在编辑出版领域深耕了三十余载,而投身文学创作更是接近半个世纪。多年来,他一直担任河南省散文诗学会会长,为河南省散文诗的创作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付出了诸多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玄鸟归来》是他在散文诗领域的最新力作,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创作心血,收集了三百多首散文诗,包含九辑和两个附录,篇幅近33万字,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精心出版。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武皓在致辞中,对《玄鸟归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玄鸟归来》中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短小精悍却内蕴深厚,活泼灵动且别具一格。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深入表达了对人生、生活和社会的深刻体察与独特感悟。当我们翻开书页,那些优美的文字就如同灵动的玄鸟,在现实与诗意、历史与当下之间自由穿梭。王幅明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日常的烟火气息,在市井巷陌、山川河流中敏锐地捕捉到人性的微光。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唤醒了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和记忆的抒发,更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它映照出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美好、对本真的坚守与追寻。”同时,武皓还提到,写作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秉持文学的初心。王幅明先生长期保持着对写作的旺盛热情,数十年如一日地严格自律,始终不忘初心,在创作成果和人生价值方面都实现了德艺双馨,这特别值得今天的河南后辈作家们学习。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王久辛把王幅明先生比作《三国演义》里的老黄忠,他称赞道:“王幅明先生始终独出机杼,笔耕不辍,不断求变求新,勇于迎难而上,在文学创作领域堪称翘楚。”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名誉院长孙荪从个人阅读感受出发,分享了自己对王幅明作品的见解。他说:“读王幅明作品,我想到三个词:头绪、情绪、思绪。记事要有头绪,必须言之有物,又要做到要言不烦。作品要有情绪,不能只是客观纪实,必须带有温度,是作者温暖过的,能引起读者通感的。而有思绪,则必须有经过打磨提炼的、画龙点睛的思想。他处理作品的方式最终落实到一个‘精’字上,他的文字功力不在华美张扬,而在于沉稳质朴。”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冯杰评价王幅明先生为散文诗的“守垛人”,认为他是散文诗创作的“力行者”。冯杰表示:“河南散文诗由于王幅明先生的坚守,在文坛上有了一峰,有了一泓,更有了一方打麦场。新著《玄鸟归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河南省诗歌学会名誉会长高金光将这部作品的特色归纳为“四重境界”:题材广博如历史储藏室,意蕴深邃含明确态度,风格质朴如清水芙蓉,品质晶莹似玲珑玉石。他还深入解读书名的寓意:“玄鸟”既是传说中的神鸟,更是心灵中的仙鸟,代表着王幅明先生远离尘嚣浮华后对淳朴、本真的追求和回归。

《大河诗刊》主编、河南省诗歌学会名誉会长高旭旺盛赞此书无论是编排、设计、策划,还是文字筛选、插图选配等方面,都给他留下了“厚重”的印象。他解释道,“厚”是指作家文本与编辑设计的最佳组合,“重”是说作家从近些年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碎片中精选九辑,为新作增加了不可或缺的色素与向度,也为当今散文诗的写作、探索、突围寻找到了新的出口。

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奚同发认为,《玄鸟归来》以“风”“雅”“颂”,构筑了中原散文诗的扛鼎之作。“风”者,从“郑风”发端,纵横豫地名山大川、人文风物,延伸至异域文明,以沉稳从容的文字触及生死存亡、自然法则等哲学命题。“雅”者,源于王幅明先生的儒者风范——藏书汗牛充栋而皆“物尽其用”,行文高古质朴,印证“文如其人”的完美统一。“颂”者,是从他笔下涓涓流出、滔滔汩汩的美好与赞歌,作家以天真烂漫、真挚激烈的观察与思量,打量脚下这片热土。

关于作品的文学价值, 河南散文诗学会副会长、鹤壁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郝子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人文气象的呈现,构建了作家的精神导向;人文精神的溯源,彰显了文化的情怀和风骨;透过生活断面对当下文化的审视,突出了文学对文化再造的意义;宽广的作品视野,突出了散文诗表现的能力。他特别强调,作家从精神高度对生活的断面进行关注,看似不经意的抒情和描述,都有着巨大的慈悲情怀,在渴望美好和现实差距的矛盾甚至不安的纠结中,显示了作家作品的美学导向。这种积极的向美向善的人生思考和情怀释放,使作品的精神向度不断提升。这种深度的灵魂书写也将是AI时代作家和机器智能的根本区别和价值所在。

河南日报读书版主编赵立功从诗学意义突破、编辑学创新、文本审美三个角度对《玄鸟归来》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王幅明先生早年提出的“美丽的混血儿”理论,揭示了散文诗的跨文体本质,最终以这部“小文体大著作”实现“发现、表现、创造、传递和弘扬美”的使命,为快节奏时代提供“厚重而轻盈的阅读盛宴”。作家敦厚的文风和温和的表达,践行了散文诗之为诗在创作中应有的传统诗学的“温柔敦厚”观念。而其丰富创作,实现了散文诗内容情感“上天入地”、词章形式“纵横八荒”的自由。

研讨会最后,全体嘉宾达成了共识:河南散文诗多年来虽然在众多诗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但仍然在同质化及重复前人或同行的道路中艰难前行。而《玄鸟归来》的横空问世,则标志着中原散文诗的正大气象风格渐次形成。无论从书写对象,或是文本自身的拓展,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将向世人宣告,真正的中原散文诗风诞生了扛鼎之作、标杆之作、代表之作。

本文围绕王幅明散文诗集《玄鸟归来》新书研讨会展开,介绍了王幅明的创作经历及该书内容。多位文学界代表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了该书,认为其具有独特价值。研讨会达成共识,《玄鸟归来》标志着中原散文诗正大气象风格渐成,是中原散文诗的扛鼎之作。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137.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