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护心指南:警惕气温波动下的心脏危机,气温“过山车”,心脏“亮红灯”,心梗防治攻略来袭

本文围绕每年三月春寒料峭时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现象展开,以青岛心血管病医院近期心肌梗死患者增加为例,详细分析了气温波动成为心脏“隐形杀手”的原因,指出心梗患者的高发人群、发病征兆,给出科学护心的建议,最后强调心梗的严重性及春季护心的重要性。

每年三月,尽管春天的脚步已悄然来临,但春寒依旧料峭,气温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起伏不定。这个特殊的时节,可不只是流感肆意横行的高发期,更是心血管疾病如临大敌的“危险期”。

初春护心指南:警惕气温波动下的心脏危机,气温“过山车”,心脏“亮红灯”,心梗防治攻略来袭

近期,青岛心血管病医院里,心肌梗死患者的接诊数量明显增多。当外面阳光明媚,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错觉时,医院的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导管室里却天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那么,究竟为何气温波动会成为心脏的“隐形杀手”呢?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范呢?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病区主任蒋文彬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解读。

在气温骤变的初春时节,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寒冷的刺激就像一个无形的“开关”,会引发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一旦交感神经兴奋起来,就会致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的负荷也会骤然加重。如果血管本身就存在动脉硬化斑块,血管收缩还可能造成斑块破裂,进而诱发急性心梗。同时,寒冷的时候人体水分流失加快,要是不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就会升高,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堵塞冠状动脉。

另外,春季人们活动量开始增加,然而身体还尚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突然的剧烈运动就可能诱发心脏问题。而且,春季的饮食常常偏向油腻,像火锅、高盐腌菜等美食,或者过量饮酒,这些都可能加重心脏的负担。

心梗患者以往以中老年人居多,但近几年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有冠心病史或心梗家族史的人,长期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需要格外注意。

其实,心梗来临前并非毫无征兆。持续15分钟以上的压榨性胸痛,这种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伴随冷汗、恶心、头晕的呼吸困难;女性或老年人可能出现的上腹痛、牙痛、乏力等不典型症状,都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拨打120,因为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2小时。

为了科学地呵护我们的心脏,大家可以做好以下5件事。

首先,“春捂”要做到位。要避免温差刺激,早晚外出的时候穿上防风外套,戴上围巾保护颈部血管。同时,要避免在清晨低温时段锻炼,可以等日出后或者选择在室内运动。

其次,增加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可以选择快走、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突然进行剧烈活动。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要立即停止并休息。

再者,饮食要保持清淡,严格控盐控油。多吃菠菜、芹菜等富含钾的蔬菜,这些蔬菜可以辅助稳定血压。要减少腌制食品、动物内脏的摄入,每日盐量最好不超过5克。

然后,高血压患者要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且规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糖尿病患者则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损伤血管。

最后,要调节好情绪,避免过度疲劳。春季肝气容易郁结,可以通过踏青、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同时,要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蒋文彬主任介绍,心梗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它是目前最危重的心脏急症,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特别提醒,春天虽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发、新陈代谢活跃的景象,但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会趁虚而入。我们需要像呵护幼苗一样精心养护心脏,做到防寒保暖、适度运动、定期体检,这样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

本文围绕初春时节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现象,分析了气温波动诱发心梗的原因、高发人群和发病征兆,给出科学护心的建议,强调了心梗的严重性和春季护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春季要格外关注心脏健康,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823.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