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个人消费贷市场展开,介绍了各大银行消费贷产品以“低息、大额度”为特色,阐述了消费贷新政的内容及银行的调整动作,分析了利率下行的原因,探讨了新政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消费者警惕消费贷可能带来的风险。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2.5%低息,最高50万元,秒到账”,这样极具吸引力的宣传口号,在今年的个人消费贷市场上屡见不鲜。今年以来,个人消费贷市场的竞争可谓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大银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宣传,其推出的消费贷产品无一例外都以“低息、大额度”作为显著特色。
就职于北京某央企单位的李女士近日分享了她申请消费贷的经历。“最近我正准备用钱,考察了多家银行的产品。发现招行的闪电贷对新用户最低可以给到2.58%的利率,除此之外还有利息抵扣券。”李女士说道。更让她惊喜的是,在享受低息优惠的同时,客户经理还提醒她可以进行贷款提额。“这几天消费贷新政刚刚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可以提高到50万元。在客户经理的提醒之下,我按步骤操作后,贷款额度从30万元直升50万元。”李女士兴奋地表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正式下发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该通知明确提出,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伴随着个人消费贷新政的落地,多家商业银行已迅速开启调整动作。经过多方了解发现,目前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可降至“2”字头,且利率下限仍在不断刷新。有城商行对部分优质客户最低降至2.133%;在额度方面,对于满足条件的部分客户,有银行提供个人信贷额度最高达到100万元。
除此之外,还有银行针对个人消费贷签约、支用推出多重奖励。例如,江苏银行无锡分行3月26日在其官方微信平台上发布,该行消费贷客户进行贷款支用满1个月后可登陆江苏银行APP抽奖,奖品包含苹果电脑、戴森吹风机、任天堂游戏机等;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近日公告,该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客户一次性提款6万元(含)以上,每户奖励50元话费。
利率下限不断刷新
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目前消费贷产品利率“卷”出新低。3月25日,从中部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处了解到,该行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医生、老师、银行同业等客户,推出年化利率2.133%的三月特惠贷款,最高额度能达到80万元。该行客户经理介绍称,该产品“纯信用、先息后本,还款无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优惠利率仅针对几种固定职业。“国企员工也可以办,但比这个要稍高些,年化利率可以低至2.85%,额度50万元,最长5年,可以先息后本。”上述客户经理表示。不过,该客户经理同时提醒,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款时间越长利率越高。“以50万元贷款为例,1~60期每期还款利息750元,第12、24、36、48、60期各还(本金)10万元。还了本金后,每期还是还利息750元,因此5年期贷款年化利率就要去到2.94%,而2年期年化利率则为2.1%左右。”
当下,银行消费贷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最新数据,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这一数据在去年12月还为3.08%。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LPR基准利率的下行,直接压降银行贷款定价基准;近期部分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也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有个别银行因竞争压力主动下调利率抢夺优质客群。”
消费贷新政能否撬动内需增长?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仍处于复苏通道,在此背景下,消费贷新政的落地能否成为撬动内需增长的新支点?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并适当简化对资金用途、流向管控要求,确有必要。近年来,我国消费环境、商品价格、居民收入等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样背景下,适当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放宽相关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大宗消费需求,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艾亚文也认为,消费贷政策的放宽将利好多个群体。“比如新市民群体,通过‘就业关联型’贷款破解征信数据不足问题,可获动态提额,育儿/养老家庭可延长贷款期限匹配教育金储备、适老化改造等长周期需求,大额购车及家电需求者,消费贷直连销售场景。对于消费行业就业者来说,也是一重大利好,有利于拉动行业消费增长。”
消费者需警惕“利率幻觉”
消费贷利率越低,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利好,但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的放宽同样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在低利率的吸引之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乏有消费者想要从银行套取消费贷资金,用于投资或进行债务置换。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董希淼表示,“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在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不少关于消费贷用途的讨论。“我能不能把钱贷出来去买3%以上的美元存款?”“能不能贷出来去买高股息股票?”“消费贷利率竟然比公积金贷款还低”。不过,银行对消费贷用途有一定限定措施。据招商银行APP,“消费贷款不得用于还贷、购房、有价证券、期货、理财、基金、股票等有投资倾向用途。”也有银行业人士表示,“使用消费贷资金炒股是违规行为,各类贷款资金用款必须合规,否则很可能被银行要求抽贷。如发现资金流向违规,银行有权立刻停贷并要求归还所有本金。”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称,其贷款进股市后,不到一周便被抽贷。“我放款的卡绑定了证券账户,才借了几天就还回去了,还进了银行黑名单。”对于投资者而言,违规使用消费贷资金得不偿失。艾亚文分析称,“挪用消费贷置换房贷可能引发利差损失,多头借贷者挪用资金还贷,可能陷入‘以贷养贷’循环,消费者可能面临法律追责、信用受损与债务恶性循环三重风险。”
艾亚文同时指出,消费贷需要强化场景服务,聚焦场景创新、产品适配与生态共建,服务创新方向,比如数字消费领域,开发“人工智能+消费”金融工具,比如绿色消费,定制新能源车、节能家电专属贷款,让消费贷在提振消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董希淼也建议称,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就随意申请。
本文介绍了今年个人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各大银行推出“低息、大额度”产品,国家出台消费贷新政提高额度上限和延长贷款期限,银行纷纷响应调整。消费贷利率整体下行,新政有望助力消费市场,但也带来了消费者盲目借贷和资金违规使用等风险。提醒消费者申请贷款要理性,银行应加强资金用途管控,让消费贷更好地服务消费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