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六姊妹》中涉及的住房情节,结合作者自身的住房经历,以及与淮南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的交流,详细阐述了淮南市房地产事业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如今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住房条件的巨大改善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住房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从电视剧《六姊妹》中,探寻淮南房地产事业的发展轨迹。

由伊北创作并编剧的《六姊妹》自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热播后,热度居高不下。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大家对这部剧的讨论从未停止。尤其是淮南人,更是热情高涨。从《六姊妹》的拍摄地九龙岗的时光小镇,到剧中提及的淮南家用品牌、地方方言、特色小吃,甚至像乌白菜、麻黄鸡这类常见的淮南餐桌美食,都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不过,大家是否注意到剧中的住房情节呢?何常胜一家从扬州来到淮南,最初居住的是带有小院的几间红砖瓦房,面积不大,而且十几年都没有改善住房条件。后来,单位集资建房,何常胜因打分高且家中有老人,分到了一套位于一楼的小面积单位自建房。一家老小住在一起,生活多有不便,但住房条件还是有了一定改善。随着孩子们长大、恋爱、成家,他们的住房情况也各有不同,有的跟着丈夫分到单位房子,有的和男方父母住,还有的购买了商品房。后来何家住房拆迁,围绕还原房和补偿款,六姊妹爆发了冲突,打破了多年的平静。好在最终在亲情的感召下,姊妹们摒弃前嫌,重新团结在一起。

〈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一部剧,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住房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房子就是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1990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新集参加新集煤矿建设。新集位于淮南最西边,生活条件艰苦。创业者们为改变淮南“坐在煤山上没煤烧”的状况,来到这片贫瘠之地,开启了新集矿区的开发建设。当时我单身,住在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为了新集一矿早日投产,矿上经常开展百日大战,大家吃住都在矿上,干劲十足。

1991年,我认识了分配到矿医院工作的妻子。1992年底,新集矿区开发建设进入高潮,大量技术骨干和煤矿职工涌入,单位开始建设职工家属楼。我和妻子感情很好,为了能参加单位分房,我们在1993年领了结婚证,并如愿分到了人生第一套住房。虽然房子还没建好,但我们常常在中午吃完饭就跑去看建设中的房子,就像《六姊妹》里何常胜夫妻看未拿到钥匙的楼房一样。有几次,我们甚至不顾危险,从脚手架缝隙钻进去,沿着没装扶手的楼梯爬到四楼的404房间。在那间没装门窗、四面漏风的房子里,我们对着光秃秃的水泥墙,热烈讨论着新家的布局,全然不顾房子未完工,床和餐桌都还没着落。但我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来房子建好,我们举办了婚礼,搬进了新房。那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有两间居室和一个小客厅,我们很满意,觉得终于有了自己的家。1996年9月,女儿在这套房子里出生。每天下班后,我都迫不及待地赶回家,虽然房子小、家具少、装修简陋,但却充满了家的温馨。

〈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1998年,为了煤炭主业在A股上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新集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资产划分和行政分离,我被调到安徽新集煤电公司工作。2000年,公司整体搬迁至淮南市田家庵区。当时淮南商品房兴起,单位集资建房也未完全停止,但新集煤电机关人数少,集资建房申请未获批准。由于孩子要转学到市区上学,我们只能选择购买商品房。

我和妻子看了几个楼盘后,选择了离单位和学校较近的百花园小区。当时房价每平方米780元,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不到10万元,但我们积蓄不多,只能付3万元首付,其余贷款慢慢还。离开新集煤矿后,我们把单位分配的第一套住房交还给了原单位。

2008年,我卖掉百花园小区的房子,在优山美地小区购买了第二套商品房。这里离孩子上学的矿一中近,环境安静,适合学习。这时买房可以用住房公积金,不足部分还能申请公积金贷款。此时,人们已普遍接受购买商品房改善住房条件。如今,我已在这套房子里住了17年。2023年初,我调到市产发集团下属的国烨房地产公司,成为了一名房地产行业从业者。

最近,我偶然遇到淮南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齐志勇。当我说起自己年轻时的分房经历和《六姊妹》剧中情节相似时,他笑着说:“没错,我身边很多人都有同感。‘住’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淮南房地产市场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齐志勇介绍,早期淮南的住房多为砖瓦结构,少量是木结构,还有不少是临时搭建的,用于解决住房困难和防震减灾。70、80年代后,开始采用砖混结构的预制楼板房。随着国家住房设计规范的提高,现在主要是混凝土现浇剪力墙结构,并不断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更加绿色节能。

改革开放前,淮南的住房主要靠国家分配,分为自管房和公管房。那时住房狭窄,生活设施简陋,户型小,多为两代或三代同堂,人均住宅面积小,没有独立卫生间和自来水。房屋不能买卖,分配也很困难,供不应求。这和《六姊妹》中何家丽半夜提马灯去外边公用厕所、何常胜一家三代同堂的情节相符。

〈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齐志勇表示,新中国成立后,淮南市房地产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计划经济时期(80年代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福利分房,由市政府房管所和单位后勤行政进行房屋管理。淮南因煤而兴,1949年后成为国家重点煤炭基地,围绕煤矿开发形成“缘矿建镇”的分散布局,如九龙岗、大通、谢家集等矿区。多为砖混结构的低层住宅,功能单一、配套薄弱。田家庵区依托淮河码头发展成商业中心,逐渐成为城市核心。但整体居住条件差,矿区棚户区普遍存在。在计划经济时期,淮南作为华东重要能源城市,住房问题突出。1979年,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淮南也属于住房严重短缺城市。

第二,市场化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住房制度改革和商品房开始萌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淮南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取消福利分房,将公有住房出售给符合条件的职工。这些政策明确了房改房的销售对象、价格、产权归属等关键问题,推动了住房商品化进程。

1993年,淮南市住房制度改革小组成立,启动房改。1999年大面积集中房改,机关企事业单位房改户数达7.8万户,煤矿职工房改数量相当。房改同时建立了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制度,职工可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加上之前的银行按揭贷款,居民购房得到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改变了住房消费习惯。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住房面积增大、功能增多,燃气、自来水等设施更齐全。随着住房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房改房进入市场流通,职工取得完全产权后可上市交易。

这一时期,淮南市中心田家庵区出现首批商品房小区,如园南小区、柏园小区等,但规模较小,开发主体以本地国企为主,也有民营公司参与。同时,房管局下属各房管所开展旧城改造项目。到目前,全市开发企业发展到一百余家,土地市场活跃,房地产开发对经济贡献不断提升。此外,还有淮矿地产和化三建地产等在淮企业的房地产项目。

第三,快速发展期(2000年之后):2000年后,淮南被列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政府和矿业集团大力推动煤矿棚户区改造,如谢家集、八公山片区,建设集中安置社区,改善了数十万矿工的居住条件。同时,大规模开展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如淮河新城、惠利、银鹭万树城等。

淮南启动“山南新区”建设(现淮南高新区)后,市政府迁入带动基础设施投资。2011年,首批房地产项目在山南新区入市,如金地艳澜山、山南印象等小区的开发建设,淮南二中和安徽理工大学的搬迁导致房价快速上涨,2013年山南新区部分区域现房销售单价突破每平方6000元。

〈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房地产市场虽然起伏不定,但品质一直在迭代升级。从刚需到改善的居住需求转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现在,淮南市城镇住宅人均面积达到40多平方米,与全国基本持平。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淮南房地产事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1996年3月,淮南市第一家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注册成立,开创了物业管理先河。1999年9月,第一家民营物业管理企业成立,丰富了物业管理企业产权形式,形成多种产权性质并存的局面,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目前,淮南市有700多个小区,物业公司达200多家,物业服务模式和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过多年发展,淮南市成功实现了从公房、房改房向商品房的过渡,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向改善性住房发展。如今,房子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人们的私人领地、温馨港湾和心灵归属。

从淮南目前在建在售项目来看,在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以及自然生态打造和物业全生命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有的项目配有新风系统、地暖系统和中央空调,智慧住宅、智慧社区、泳池、远程医疗等也陆续配套采用,容积率降低,绿化率提高,人车分流、架空层、健身步道等逐渐成为标配。

齐志勇笑着说,房地产项目和其他行业一样,产品迭代升级永无止境。从同质化竞争的刚需产品向满足居民改善性需求的产品发展,向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细分市场转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姊妹〉映照下,淮南房地产的发展之路与美好未来,跟着〈六姊妹〉,探寻淮南房地产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1300多年前,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期盼。如今,这一愿望已成为现实。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让人们的居住条件从草房、瓦舍到筒子楼、单元房,再到如今的高楼林立、精装社区,这是几代人生活变革的真实写照,见证了城市的繁荣。从未来发展看,淮南市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潜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我们要通过智慧让生活更美好,一起努力让家家户户幸福、老老少少开心的美景更加靓丽。

本文以电视剧《六姊妹》中的住房情节为切入点,结合作者自身的住房经历,详细阐述了淮南市房地产事业从计划经济时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福利分房、住房短缺,到后来的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兴起,再到如今的品质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淮南房地产取得了巨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未来,淮南房地产市场仍有发展潜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将推动其不断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5.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