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江西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介绍了其在平安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通过高位推动实现多元共治,整合资源化解矛盾纠纷;借助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治理“云平台”,提升治理效率和能力。展现了江西综治中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平安新动能的显著成效。
为赣鄱大地注入平安新动能
江西各级综治中心一年化解矛盾纠纷38万余件
在江西这片美丽的赣鄱大地上,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能看到一座座标识醒目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这些中心犹如一个个坚实的“平安港湾”,守护在群众身边。它们功能强大,涵盖了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相关群体服务以及法治宣传引导等多个方面。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枢纽,它们正精心编织着一张覆盖全省的平安建设网络。
“平安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在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近年来,江西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资源、服务和平台的整合优化。通过不懈努力,构建起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平安新动能。
高位推动:下好多元共治“一盘棋”
今年1月23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专程前往井冈山市综治中心调研指导工作。他明确要求深入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让群众在解决问题时更加便捷高效。1月至3月期间,罗小云先后深入泰和县、金溪县、南昌市青山湖区等地,积极部署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其目的是确保矛盾纠纷化解能够实现“最多跑一地”,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办理,并且依法依规处理。
走进南康区综治中心,电子屏幕上“家具产业矛盾调解大数据”不停地实时跳动,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繁忙与高效。该中心整合了司法行政、人社、市场监管等22个部门的资源,创新性地建立了“行业调解+司法确认”机制,专门针对家具行业的劳资、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进行化解。
南康区综治中心主任邬晓春自豪地展示着“家具产业调解案例库”,并介绍说:“去年我们成功调解了109起商标侵权案,今年通过‘调解前置’机制,同类纠纷下降了19.7%。”这个案例库中既蕴含着传统“榫卯结构”的调解智慧,又融入了现代法治理念。曾经有一家家具企业的设计专利被仿冒,调解员巧妙地用“鲁班锁”原理来比喻知识产权保护,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
服务前移的举措,成功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新动能”。如今,在赣江两岸,活跃着一群充满热情的网格员。他们不辞辛劳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百姓。2024年,江西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8.7万件,成功化解38.1万件。全省网格员上报民生民安事项583.8万件,办结582.4万件,办结率高达99.8%,其中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98.7万件。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治理“云平台”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走进南昌市综治中心,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12个县区(开发区、管理局)、128个乡镇(街道、管理处)、2199个村(社区、居委会)的数据。工作人员正通过“昌治久安”App有条不紊地实时处理网格上报事件。
南昌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成向记者介绍道:“这不是简单的空间整合,而是治理资源的深度融合。”南昌市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健全了网格事项清单和准入、退出机制,构建了权责清晰、各方协同、运行顺畅的网格治理体系。同时,通过打造“掌上有端(手机终端)、地上有格(网格)、运行有网(综治专网)”的科技支撑体系,为社会治理加装了数字“强引擎”,用智慧基因激活了基层治理“新生态”,能够有效应对和防范各类社会风险。
据了解,江西省综治中心积极构建智慧治理“云平台”,推动相关数据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汇聚融合,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持续完善大数据平台功能。同时,推动大数据平台与江西省数字信访平台、110报警平台、12345热线平台对接联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实现了“智能汇聚、智慧研判、智辅决策”。
从鄱阳湖畔充满智慧的渔村,到井冈山下具有红色底蕴的小镇;从繁华都市温暖人心的社区,到偏远山区宁静祥和的村落,江西各级综治中心都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在这片红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安答卷。江西已经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2024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8.95%、97.16%。
江西各级综治中心在平安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果。通过高位推动实现多元共治,整合各方资源化解矛盾纠纷;借助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治理“云平台”,提升治理效率和精准度。这些举措为江西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平安新动能,使得江西连续多年在平安建设考评中表现优异,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