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高歌猛进,海外桥讯传递行业新动态

本文聚焦海外新闻,包含中国工程机械出海情况,涉及多个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同时还报道了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地的桥梁工程相关动态,如西班牙历史步行桥坍塌待修复、伦敦千禧桥整修推迟、荷兰霍芬环桥的独特设计与背后故事等。

OVERSEAS NEWS

海外桥讯

第 220 期

本期涉及国家:中国、西班牙、英国、荷兰

中国工程机械加速出海

2025 年海外市场或迎大爆发

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高歌猛进,海外桥讯传递行业新动态

2025 年刚刚开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便在海外市场不断传来好消息。出口的增长速度十分显著,这充分证明了“出海”战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这些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巨头企业,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在销售业绩、设备交付以及本地化运营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重要突破。

中联重科在 2 月初就同时发出了超过 1 万台设备,合同的总金额达到了 57 亿元,这些设备交付到了全球各地;三一泵路事业部在开年之初就实现了 11.2 亿元的销售额,其中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50%。山河智能也与印尼矿业公司签订了价值 5 亿元的大订单,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与此同时,工程机械行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企业积极加快在新能源产品方面的布局,不断向欧美等高端市场渗透。目前,新能源设备的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 50% – 60%。星邦智能与中东的重大项目展开合作,高米段臂车的出口量创下了新高;徐工的纯电动装载机和高端矿山装备也成功走出国门,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行业研究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工程机械的营业收入达到了 8766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9100 亿元。挖掘机、升降平台和装载机仍然是销售的主要产品,占比超过了八成。专家分析认为,持续的政策支持、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全球本地化的布局,是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在海外市场取得良好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电动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智能化施工解决方案的广泛普及,以及企业多元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工程机械正在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 2025 年的开局之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为“工程机械出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国最大公路工程破土在即

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高歌猛进,海外桥讯传递行业新动态

位于西班牙中部塔拉维拉的历史步行桥“圣卡塔利娜桥”,由于近期塔霍河洪水暴涨,部分结构在上周五发生了坍塌,这一事件引起了西班牙国内的广泛关注。虽然这座桥被称作罗马桥,但它目前的结构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在洪水期间,河水流速达到了每秒 1000 立方米,当地政府在两周前就已经发出了预警并封闭了桥梁。由于市政府的财力有限,难以独自承担修复费用,塔拉维拉市长呼吁国家给予支持。西班牙文化部本周宣布,将破例拨出全国文化基金的 2%用于桥梁的重建,这显示了这座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目前,河水水位仍然较高,对桥梁结构的评估将在水位稳定之后进行。

伦敦千禧桥 350 万英镑

整修工程推迟

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高歌猛进,海外桥讯传递行业新动态

霍芬环桥位于埃因霍温与邻近城市费尔德霍芬、梅霍芬交界处的主干道之上,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专门为自行车和行人设计的悬浮式吊桥圆环。因其极具未来感的造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飞碟桥”。

整座桥由荷兰设计事务所 ipv Delft 设计,其结构采用了一根高 70 米的中央钢塔,通过 24 根钢索悬挂起直径 72 米的圆形桥面,桥体总重量超过 1000 吨,远远望去,就像一枚发光的巨大戒指漂浮在城市上空。为了减少坡度对骑行者的影响,设计团队决定将地面整体下挖 1.5 米,以此来缓解桥面的坡度。然而,仍有部分当地居民表示,斜坡依然比较陡峭,骑行上桥还是比较吃力。

夜间点亮的空中戒指

霍芬环桥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白天的几何美感上,更体现在夜晚点灯后的空中光环。桥体底部环绕着 LED 灯带,夜晚看起来就像悬浮于夜空中的飞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科幻色彩,同时也提高了夜间通行的安全性。

工程挑战与结构优化

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高歌猛进,海外桥讯传递行业新动态

该桥原计划于 2011 年 12 月 30 日通车,但仅仅一周后,就因为钢索在风中发生异常震动而临时封闭。专家团队花费了半年时间来研究对策,最终采用了高、低频率钢索混合避震结构,并于 2012 年 6 月 29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如今,它已经成为荷兰现代工程与城市美学融合的代表作品之一。

从旧路到新桥:城市文化与

交通哲学的传承

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高歌猛进,海外桥讯传递行业新动态

霍芬环桥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荷兰长期以来对骑行文化的坚持。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荷兰政府逐步调整城市交通政策,摒弃了战后以汽车为核心的发展思路,转而鼓励“以人为本”的绿色出行方式。1973 年的石油危机更是推动政府加速建设骑行基础设施,分道设计和城市慢行系统在如海牙、Tilburg 等地率先进行试点,并迅速得到推广。

与此同时,民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也促使了交通政策的变革。1971 年,荷兰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高达 3300 人,其中 400 人是儿童,这一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潮,迫使政府采取系统性的行动来保护行人与骑行者的生命权利。

霍芬环桥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与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典范。它不仅承担着通行的功能,更象征着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新分配,展现了荷兰将“骑行优先”理念落到实处的决心。

霍芬环桥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桥,它代表着一种态度:把最好的城市空间留给骑行者。在荷兰,1600 万人口拥有 1900 万辆自行车,全国骑行道总长近 4 万公里,配套的指路系统、自行车停车楼等设施一应俱全。它的建成,不仅提高了骑行者的通行效率,也让城市的天际线增添了一份浪漫与理性共存的结构之美。基础设施并不一定是冷漠无趣的,它也可以成为城市气质的延伸、公共哲学的表达。

欢迎各位看官为【海外桥讯】栏目投稿交流,期待与您多多互动。

栏目邮箱:

international@bridgecn.org

本文综合报道了海外多方面的新闻动态。中国工程机械在 2025 年海外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各企业成绩斐然且朝着高端化迈进;西班牙历史步行桥坍塌待修复,体现文化保护;伦敦千禧桥整修推迟;荷兰霍芬环桥不仅造型独特,还承载着荷兰的骑行文化与交通哲学,展现了基础设施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585.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