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其与企业联合培育卓越现场工程师的举措,以及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展现了高校为满足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努力和成效。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具身机器人正逐步在千行百业落地应用。然而,上海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痛点”:市场上极度缺乏有经验、高质量的现场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需要具备安装、维修和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够为客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需求,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产业难题,上海电机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打造了联合实验室。在这里,一批优秀的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携手,带领学生们共同踏上了培育卓越现场工程师的改革之路。
3月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会暨上海电机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会在上海电机学院盛大召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这5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首批试点高校,正式发布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同时,它们还与企业签约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此次改革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让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结构的“需求侧”实现精准对接,提升试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级和水平。而且,这项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将逐步在全市高校范围内推广开来。
会上,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王宏志详细介绍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方案。根据方案,学校将紧紧依托产业需求,优化招生选拔与培养方式。采用大量招生、按需编班的方式,遵循“大一结束选专业、大二结束选产业、大三结束选企业、大四结束选职业”的培养路径,确保学生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
以试点学院机械学院为例,学校为学生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实践培养计划。大一阶段,学生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工程训练和企业认知实习,初步了解行业实际情况;大二时,在校内工厂进行两个月的综合实验和专业实践教学,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三期间,学生将驻企三个月进行顶岗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大四则驻企四个月开展毕业设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通过这种驻企培养的方式,学生还有机会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等企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展望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力争形成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改革成果,打造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计划引企入校,建设一批校企共建实验室;同时驻企建设,打造一批现场工程师工作站。目前,学校已经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优质企业共建了实验室和“现场工程师工作站”。这些平台将成为学校开展“四段式”集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身机器人场景应用联合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一番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景象。来自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们,在企业工程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具身机器人装配、布线、调试、场景算法应用等一系列操作流程。
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实验室的项目化教学则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产场景中。这对于学生未来在工作中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
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对这种合作模式的认可。通过建设实验室,企业能够在学校里搭建真实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问题,接触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减少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真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不久前,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来自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领域的100余家优质企业,纷纷找到了心仪的“未来员工”。不少企业表示,在未来AI和机器人工业化的大背景下,那些具备过硬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一定实习经验并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指出,这些毕业生之所以成为企业的“香饽饽”,关键在于他们具备职场“即战力”。她强调,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必须努力围绕产业需求,输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质量应用科研成果。
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将紧密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及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重点布局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及新材料、数字经济四大特色专业群。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学校专门成立了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建立了“行业产业主导”的学科专业委员会管理机制。
此外,学校还创新成立了三个中心: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构建产业需求闭环响应机制;产教协同育人中心将作为对接企业、政府、行业及科研院所的重要窗口;学业指导中心则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这些举措将为学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介绍了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情况,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阐述了其针对产业“痛点”,通过与企业合作、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具备职场“即战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还在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和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未来有望形成可推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