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圣泉幼儿园举办的区级规划课题《“1 3” 幼儿园桥都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包括活动现场的各个环节、成果亮点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在4月1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场极具意义的活动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圣泉幼儿园盛大举行。这便是区级规划课题《“1 3” 幼儿园桥都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相关专家、公民办园园长、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前来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汇报展示课例《探秘重庆桥都》。活动主办方供图
走进活动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课题物化成果展示区。在这里,各类资料被精心陈列,摆放得错落有致。课题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向每一位来宾详细讲述着整个研究历程。从最初的构思萌芽,到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磨砺,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让大家仿佛置身于整个研究的漫长旅程之中。
再看幼儿游戏区域,那简直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乐趣纷呈。在“桥梁搭建挑战赛”中,孩子们手中的积木仿佛被赋予了魔法一般。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积木变幻出形态各异的桥梁。有的桥梁巍峨壮观,仿佛能跨越江河;有的桥梁精巧可爱,如同童话世界里的建筑,每一座桥梁都充满了创意巧思。而在“桥梁主题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头戴自制的头饰,全情投入地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桥梁故事。他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欢声笑语在空气中不断回荡,让整个区域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集中汇报环节更是成果丰硕,亮点频现。在这个环节中,研究进展被清晰地梳理出来。可以看到,博物馆课程体系已经初现雏形,就像一颗茁壮成长的幼苗,为幼儿园课程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园所环境也因为桥都文化的融入而焕然一新,无论是楼道、教室还是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处处流淌着桥文化的韵味,仿佛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充满桥梁文化的梦幻世界。同时,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也实现了大步跨越,他们在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表现得十分优异,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观摩。活动主办方供图
当然,课题组也非常坦诚,他们在汇报中抛出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这一举措就像为后续的交流研讨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家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项目展示环节同样精彩纷呈。老师邓梦菡带来的《探秘重庆桥都》课例,以趣味盎然的互动游戏和生动的影像资料,轻松地为幼儿开启了探索重庆桥梁世界的大门。孩子们在游戏和影像中,对重庆的桥梁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与展示的老师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一方面,激发了幼儿对重庆桥梁文化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育了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另一方面,老师们自己也形成了系统化的博物馆课程开发经验,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园本特色课程建设。
“重庆的大桥,似长虹卧波,横跨江河,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在大二班亲子展示环节,妈妈和孩子携手登上舞台,用深情的话语为重庆大桥献上了一曲赞歌。他们从气势恢宏的朝天门大桥,谈到科技感爆棚的鹅公岩大桥,每一座桥都饱含着他们对家乡桥梁的热爱之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乡情。
小小解说员。活动主办方供图
沙坪坝区联芳圣泉幼儿园园长马敏介绍,今天的活动是幼儿园“扩优提质”行动中“课程提质”的一个重要板块。其目的在于巧妙地融合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助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蜕变。活动中,各方积极反馈,现场交流氛围热烈。专家领导们也纷纷建言献策,为后续的研究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马敏还表示:“幼儿园将持续深耕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幼儿教育的适配性研究,进一步紧密携手家庭与社区,广泛挖掘多元课程资源。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探索其在桥都博物馆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全力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为孩子们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乐园,让桥都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绽放出绚烂光彩。”
本次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圣泉幼儿园的课题成果汇报展示活动成果显著,从幼儿游戏到课程体系建设,再到教师能力提升都有突出表现。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桥都文化的兴趣,也为幼儿园课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幼儿园将继续深入研究,整合多方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课程质量,让桥都文化更好地融入幼儿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