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师大感受立春与春节,留学生沉醉中国春天,浙师大的春天:留学生见证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浙江师范大学所罗门群岛留学生芮新晓在该校度过的第三个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包括立春的景象、春节的氛围以及金华春天的植物特色,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之美。

芮新晓

在浙师大感受立春与春节,留学生沉醉中国春天,浙师大的春天:留学生见证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一角,此景由张金顺拍摄。

本版曾于2月21日刊登了中文学习者关于春天的习作,今天我们将继续一同欣赏,看看在他们眼中,春天究竟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模样。

当2月的晨雾轻轻弥漫,金华古子城蜡梅那最后一缕若有若无的暗香,也渐渐消散在这缥缈的雾气之中。而此时,校园里乌桕树的树梢上,已经悄然鼓起了嫩绿的芽苞。这已经是我在浙江师范大学度过的第3个春天了。这里的春天,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满是大自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我这个远离故乡的异乡人,就这样深深地沉醉在了这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里。

立春,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郑重地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立”,有着“开始”的深刻含义;“春”,则代表着温暖、生长与希望。立春过后,原本枯黄的草地逐渐被清新的新绿所覆盖,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清脆的歌声仿佛是在正式宣告春天的来临。中国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此刻,农民伯伯们已经早早地忙碌起来了,他们开始为春耕精心做着准备。在浙江金华的乡村田野间,随处可见农民伯伯们翻地播种的辛勤身影,他们将饱含希望的种子播撒向广袤的大地。在一些平原地区,还能看到现代化的播种机在田野里来回作业,这些新型农业景象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依存。

在我看来,立春与春节似乎有着一种奇妙的缘分。今年正月初六,恰好就迎来了立春这个节气。春节,不仅仅是新一年的开端,更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我在中国求学已经3年了,在这3年的时光里,我逐渐领悟到春节不仅仅是传统历法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更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洋溢着热闹的氛围,人们忙着购置年货、精心张贴春联、走亲访友互道祝福。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好运和幸福,而春联上那些吉祥的话语则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蛇年春节的时候,浙江师范大学为我们留学生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还有精彩绝伦的迎新春晚会。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深深地体会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凝聚,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金华的植物和我故乡所罗门群岛的火焰木截然不同。在我的故乡,火焰木全年都盛开着绚烂的花朵。而金华的植物四季分明,有着独特的魅力。春天,那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一望无际,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山坡上,艳丽的菊花、粉红的桃花、粉白的海棠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在欣赏这些美景的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复苏与生机,更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气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自然变化的重视,以及对家庭情感的珍视。生命的蓬勃发展,人情的温暖传递,让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连接点。

真希望那些生长在金华的植物,有一天能够远渡重洋,在所罗门群岛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继续讲述着属于春天的故事。那故事里,既有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也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深情对话。

本文通过浙江师范大学所罗门群岛留学生芮新晓的视角,描绘了浙师大春天的自然景象,阐述了立春和春节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金华春天植物的特色,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感悟,以及希望中国植物在故乡扎根延续春天故事的美好愿望。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0.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