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乌达成30天停火协议展开,详细分析了美国、乌克兰、俄罗斯三方对于停火与和平的不同想法和考量,展现了各方在复杂局势下的利益博弈。
近期,美乌达成了30天的停火协议,普京对此也表示同意。不过,普京强调不能单纯为了停火而停火,停火需要以实现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长期和平为目标,并且要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停火窗口绝不能成为乌克兰继续强制动员以及接收西方武器装备的机会。
在停火与和谈的顺序上,美乌与俄罗斯存在明显分歧。美乌要求先停火后和谈,而俄罗斯则坚持在停火的同时就确立和谈的基调。这一差别看似细微,实则意义重大。
对于乌克兰的停火与和平问题,美国、乌克兰、俄罗斯三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特朗普此前曾夸口称自己能在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战争。如果他上台后长时间无法促成(或逼使)俄乌双方停火,那无疑将被视为他外交上的失败。特朗普是个爱面子的人,喜欢那种一言九鼎的感觉。更关键的是,美国急需在乌克兰问题上止损,同时又要将损失最小化。因为乌克兰兵败如山倒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白宫内部大吵架后的各种断援举措,并非是要置乌克兰于死地,而是想逼迫泽连斯基听话。美国所谓的止损,并不是要放弃之前的投入,毕竟美国还想从美乌矿产协议中获取回报,这就需要乌克兰能够站稳脚跟、重振局势。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到承诺“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一事时,他回应称自己的说法“带点讽刺”。视频截图
然而,从停火到真正实现和平,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如果说此前特朗普对此认识不足,那么在白宫大吵架之后,他不可能没有更深刻的认识。特朗普对于牺牲乌克兰利益毫不迟疑,但泽连斯基在白宫大吵架之后,在乌克兰的声望反而大幅提升,这必然让特朗普对“强加和平”的难度有了新的认知。他更倾向于轻松取得胜利,对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会尽量避开。乌克兰的长期和平并非他优先考虑的事项,他似乎只有动动嘴皮子、摇摇笔杆子的热情。
因此,特朗普的主要目的是尽快达成停火,而和谈以及长期和平的事情则被他抛给了俄乌双方。如果停火能够持续并最终实现事实上的永久化,那他就会成为大功臣。要是和谈破裂、战火重燃,他就会说“我已经给你们带来了和平,是你们不识好歹”。反正他已经决定抽身,后续的问题就与他无关了。
特朗普还声称,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停火与和谈,他就要再增加经济制裁。但这不过是虚声恫吓罢了。拜登此前已经用尽了制裁俄罗斯的手段,他坚信俄罗斯不可能在如此猛烈的制裁下生存。事实证明他错了,但也因此把特朗普的制裁空间用完了。特朗普或许还能想出一些办法,但已经没有什么有份量的制裁手段了。
乌克兰的想法与美国截然不同。乌克兰实际上已经无力继续战斗,但内心还是想打下去,并且必须得到美国的支持。其目的是在战后获得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
乌克兰所期望的和平包含两个关键方面:一是恢复1991年的疆界,也就是重新获得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主权;二是加入北约,从而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
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是从1991年开始的。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2014年的颜色革命既可以看作是乌克兰民族觉醒的开端,更可以说是民族撕裂的起点。从那以后,乌克兰人的民族认同变得前所未有的明确,但乌克兰的国土分裂也变得更加明显。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回归”成为了乌克兰民族建构的关键部分,脱俄入欧则成为了乌克兰的最高政治诉求。
在美欧的全力支持下,乌克兰曾经对战胜强大的俄罗斯、实现民族建构的目标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在哈尔科夫大反攻后达到了顶点。然而,顿巴斯的绞肉战又让乌克兰回到了现实。尽管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乌克兰已经深陷战争泥潭,只能苦苦支撑。这里面既有不甘前功尽弃的因素,也有欧美一些圈子里“再有一年,俄罗斯经济必垮,战争必定打不下去”的论调影响,说不定真的会实现呢。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不愿“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不想在未来再次面临国破人亡的威胁。于是,乌克兰试图用“乌克兰在为欧洲安全而自我牺牲、为Pax Americana而自我牺牲”的道德绑架,来换取最终的北约成员资格,因为只有这才是乌克兰能放心的安全保障。
美欧的支持让乌克兰患上了“美欧支援依赖症”。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美欧的支援都成为了乌克兰继续战斗的支柱。因此,白宫大吵架以及随后的美国断援,对乌克兰的物质和心理打击都非常巨大,“天塌下来了”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容。
但乌克兰仍然不肯放弃,这也就解释了泽连斯基一定要到白宫去签美乌矿产协议的原因。他不在乎出卖乌克兰的主权和未来,而是想在世界的关注下,用道德绑架特朗普,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最低限度,也要让乌克兰死得轰轰烈烈。如果特朗普铁心要抛弃乌克兰,与其悲悲戚戚,不如选择壮烈的方式。
对于停火,乌克兰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顿巴斯的乌军正承受着俄军的强大压力,战线随时可能被突破。库尔斯克的乌军情况更为糟糕,面临着被围歼的危险。停火对于他们来说是宝贵的喘息机会,甚至可能是撤出库尔斯克乌军的最后机会。
当地时间3月14日,泽连斯基声称,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行动即将结束”。 乌克兰国家新闻社
但另一方面,一旦停火,乌军若想再次开战,将很难再次获得欧美的全力支持,这无异于以卵击石。欧美已经对“俄罗斯一触即溃”有过一次错误判断,不会再犯第二次。而且,如果停火延续成事实停战,乌克兰的民族构建将无法完成,脱俄入欧的目标也可能不了了之。
在乌克兰的民族建构思维中,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已经成为了“龙兴之地”。永久性失去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乌克兰,不仅在地理上是残缺的,在民族心理上也会留下巨大的创伤。
同时,从欧美利益的角度来看,乌克兰一旦停火,维持现状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选择。欧盟有着民主政治、财政、民生、法治等多方面的门槛,乌克兰目前一项都不符合。现在欧洲的援助还可以随意决定给与不给,但如果乌克兰成为欧盟成员,欧盟就“有义务”帮助乌克兰将经济、民生提高到欧盟规定的最低水平。乌克兰只有在“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加入欧盟,否则欧盟资格将遥遥无期。
北约的问题更为复杂。北约的宗旨是保障成员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原则上是一个维持和平、防止战争的防御性军事联盟,只有在成员国受到侵略的情况下才会进入战争状态。接纳领土和主权不完整、还处于战争状态、只是暂时停火的乌克兰,意味着北约要主动进入战争状态,用北约的力量帮助乌克兰“收复”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即使不考虑大道理,北约也不敢轻易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
这也就意味着“贸然停火”可能让乌克兰“永远”失去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机会,三年的战争牺牲以及此前八年的投靠都将付诸东流。这或许是乌克兰最大的不甘心,也是乌克兰必须在停火与和谈的同时至少获得美国安全保障的最大动力。乌克兰对俄罗斯已经完全失去信任,任何条约都无法让乌克兰相信俄罗斯的善意和诚意。至于欧洲,乌克兰甚至都不相信欧洲能提供有意义的安全保障,所以也就不再寄希望于欧洲。
俄罗斯的想法和乌克兰在同一条路上,但方向相反。俄罗斯也有战争带来的疲惫,但情况比乌克兰要好得多。
本文深入剖析了美乌达成30天停火协议后,美国、乌克兰、俄罗斯三方对于停火与和平的不同态度和考量。美国特朗普政府急于止损,将和谈与长期和平问题甩给俄乌;乌克兰虽无力再战却渴望美国安全保障,在停火问题上矛盾纠结;俄罗斯则在追求停火的同时注重解决冲突根源。三方不同的想法和利益博弈,使得乌克兰的和平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