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新石器时代瓮棺葬展开,以山西地区为例,介绍了瓮棺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重点阐述了山西地区瓮棺葬的葬具类型、组合随时代的变化,以及葬具选择的特点,还配有相关图片。
在新石器时代,瓮棺葬这一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着特定的分布区域。它主要集中在渭水流域以及豫西、豫中一带,像著名的半坡遗址、洛阳王湾等地都有发现。而到了历史时期,在华北、东北等地同样也能寻觅到瓮棺葬的踪迹,例如延庆葫芦沟、沈阳伯官屯等。山西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西边承接陕豫地区,东边连接华北地区,以山西为例来探究瓮棺葬这一葬俗的演变及其地域间的联系,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瓮棺的葬具及葬地
在山西地区的瓮棺葬中,其葬具通常为陶制容器。这些陶制容器种类丰富,包括鬲、罐、瓮、钵、小口瓶等,不过甑和尊相对较少。从数量方面来看,经过分隔后的鬲是最为常见的葬具,在葬具总量中占据了57%。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所用葬具的类型以及葬具的组合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仰韶时期,葬具主要以罐为主。到了晚期,开始出现瓮和缸等葬具。例如,清凉寺采用罐加钵作为葬具;垣曲丰村使用两件及以上的深腹罐作为葬具;机械厂TKM2则用缸作为葬具;芮城西王村的葬具是较大型的两瓮。
进入龙山时期,葬具的种类相较于仰韶时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此时以鬲为主,罐次之,此外还有瓮、甗、尊等。绛县周家庄数百座瓮棺葬全部以分割后的陶鬲作为葬具;垣曲丰村依旧以罐类葬具为主;离石乔家沟的葬具则以瓮为主;忻州游邀使用罐或者罐搭配甗、瓮作为葬具。
综合来看,在葬具的选择上,山西地区的瓮棺葬倾向于使用罐和鬲。在仰韶时期主要以罐为主,到了龙山时期则以鬲为主,但罐始终是主要的选择之一。小口瓶和蛋形瓮的使用更多地体现出地域特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葬具的种类愈发多样。
图二 对口式(西王村M2)
本文以山西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新石器时代瓮棺葬的分布及演变情况。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山西瓮棺葬的葬具类型、组合变化以及葬具选择特点,揭示了随着时间推移葬具种类愈发多样的趋势,展现了这一葬俗在地域和时间维度上的独特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