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问题,详细介绍了涉事企业情况、相关品牌的回应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行动,同时还揭示了一次性内裤灭菌成本的真相。
3月15日,备受关注的“3·15”晚会曝光了一则令人震惊的行业黑幕——“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在河南虞城县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公司提供“代加工”服务。据了解,他们曾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以及“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竟然不进行杀菌消毒。
3月16日,初医生迅速发布品牌官方声明。声明中表示,公司关注到315晚会有关“健芝初的一次性内衣存在非灭菌问题”后,深感震惊与愧疚。公司高度重视此事,首先郑重地向所有消费者致歉,并立即展开全面调查,同时决定向相关用户先行赔付。具体措施如下:
1. 经紧急核查,河南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初医生短期合作供应商,双方合同已于今年1月初到期,但仍有历史分批订单未完结。目前,初医生已全面终止所有未完结订单。问题发现后,公司立即封存了所有该工厂生产但未售出的产品,以备进一步处理。
2. 针对已售出的河南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代工的所有初医生品牌产品,初医生决定按照“退一赔三”标准先行赔付,用户可通过订单联系店铺客服进行处理。
3. 初医生紧急下架了所有一次性产品。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账号3月16日晚发布的消息,河南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卫健、公安等部门组成多个执法组,对不灭菌一次性内裤生产企业开展了现场处置。当晚(3月15日),执法人员查获三家涉事企业一次性无菌内裤30余万条、半成品100余万条。同时,相关部门连夜下发通知,组织全省开展全面排查,严防不合格一次性内裤产品流入市场。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在虞城县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车间内,执法人员发现了晚会曝光的“初医生”品牌一次性内衣。尚未使用的产品包装袋,以及刚装好内衣还未密封的包装袋上,都印好了黄橙色的“EO灭菌后变为黄橙色”字样,显然这是伪造的灭菌标签。执法人员取样后,依法查封该公司,并控制了企业负责人。
除了初医生,被“3·15”晚会点名的浪莎也迅速发声回应。3月16日下午,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针对央视“3·15”晚会提及河南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违规使用其司品牌名称事件,浪莎及其母公司四川浪莎控股、浪莎控股集团、浪莎针织有限公司,与涉事企业从未建立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品牌授权或产品生产关系。浪莎表示,已启动法律程序维权,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关于一次性内裤的灭菌成本,专家也给出了相关解读。纺织品化学工程师姚蔚铭称,目前,大部分的一次性内裤产品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也就是3·15晚会上曾提到过的EO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能够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成本并不高。如果均摊到每条一次性内裤上,可能也只有几分钱,多的话不过几毛钱。这种技术很成熟,医用一次性口罩就广泛采用这种技术。不过,它有个缺点就是环氧乙烷有异味,如果厂家散味不完全就会残留在面料上。因此,一次性内裤产品在进行此类处理后往往需要两周左右散味的时间。“可能有些厂家无法承担这个时间成本,就铤而走险不愿去做消毒了。”
据红星新闻报道,在“3·15”晚会播出后,“医用级”一次性内裤的产品开始受到关注,客服人员表示咨询量明显增加。
本文围绕“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内裤不灭菌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涉事企业、相关品牌的应对措施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行动。同时,揭示了一次性内裤灭菌成本并不高,但部分厂家因时间成本而放弃消毒的真相。此次事件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也促使企业加强自律,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