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中国行:网红经济下的中美文化交流新篇

本文聚焦美国抽象博主“甲亢哥”的中国行,详细介绍了他在中国各地的活动引发的关注,分析了其走红背后抽象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中美文化交流的新趋势和背后的经济、文化意义。

最近,当大家浏览微博热搜和短视频切片时,可能都会感到十分困惑:一位在油管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抽象博主,怎么突然来到中国了呢?

从今年3月开始,@IShowSpeed(“甲亢哥”)开启了他在中国的直播之旅。他先是抵达上海,随后前往北京,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中国的各大城市。他的这一系列行程,不仅引发了民间的广泛关注,官方媒体也纷纷对其进行集中报道和切片传播。作为一名地道的北美搞笑艺人,“甲亢哥”能在中国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和热捧,着实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其实,“甲亢哥”本身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推动某种变化的能力,相反,他是被时代的变化所选中。近年来,抽象文化逐渐登堂入室,开始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同时,网络对账文化的流行,也呼唤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出现;而短视频平台和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是为“甲亢哥”带来了全新的变现机会。

美国的文娱行业就像是一个残酷的斗兽场。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好莱坞明星和NBA球员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歌剧和格斗剧般的精彩故事;而如今,我们只需看看滑稽演员们搞出的各种抽象行为就足够了。

黑格尔曾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后来马克思补充道:“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观点又有了新的注脚,或许第三次会以抽象的方式呈现。

与「甲亢」同行

逛武康路、体验少林功夫、欣赏舞狮表演、攀登长城、观看变脸绝技、品尝豆汁……这可不是与辉同行,而是“甲亢哥”的中国行之旅。

可能和很多抽象圈内粉丝的预期不同,“甲亢哥”的中国行一点都不“抽象”。相反,他的行程安排非常符合文旅宣传的需求,显得十分主流且具有宣传意义。

因此,“甲亢哥”中国行的精彩片段,频繁出现在各地的都市媒体以及文旅账号的主页上。就像一部热门剧集播出后会成为各地文旅的流量密码一样,“甲亢哥”在中国行之后,也成为了各地文旅账号吸引流量的法宝。

而且,作为一位在中美两国都颇具影响力的抽象博主,各地文旅账号在宣传文案中还能巧妙地带上一句:“你可能不认识这位博主,但你一定见过这段视频/这个表情包。”

抽象文化是一个层面,而“甲亢哥”作为美国抽象博主则是另一个层面。他的外国友人身份,自然为文旅宣传带来了独特的国际化视野。在此,我们不妨抄录一段重庆商报的报道:几位重庆大哥热情地带上荣昌卤鹅、烤乳猪来投喂“甲亢哥”。一位大哥兴奋地说:“刚才我喂了他一口鹅腿,他说味道非常好!”另一位大哥更是大声喊道:“把重庆美食带向全世界!”

“甲亢哥”中国行:网红经济下的中美文化交流新篇

早在疫情结束后,在YouTube上发布中国行的视频就成为了平台上的热门类型。长期生活在欧美媒介语境下的网友,在看到这些旅行博主视频中展现的中国时,往往会感到强烈的反差。而这些博主视频的切片以及视频下网友们惊诧的评论,又会被出口转内销,再度被国内媒体搬运报道。

不过,这些旅游博主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而且他们的视频拍摄过程往往过于中规中矩。而“甲亢哥”作为头部油管博主,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让他站在了这波中国行热潮的顶端。再加上他天生自带的“抽象体质”,能够在直播过程中制造出不少热梗并成功出圈,进一步强化了传播效果。

结合当下的时事来看,“甲亢哥”的中国行可以看作是前段时间中美对账的余波。最近,互联网舆论场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网友们对21世纪初《读者》《意林》杂志的考古批评不断涌现,感慨当年对国外的过度美化误导了很多人;另一方面,在小红书的对账中,美国网友似乎发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图景,这也让国内网友热衷于在国外版本的意林中感叹“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在网络舆论的舞台上,“甲亢哥”无疑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和其他油管博主一样,在“甲亢哥”的直播中,主要展示了中国这几十年来发展所产生的两大成果,一类是安全,另一类是现代化。

由于我并不具备对此事进行评论的新闻资质,所以在此摘抄两段具备新闻资质媒体的评述。“实时镜头下,‘甲亢哥’的全球之旅可谓‘事故频发’,有被袭击的,有被诈骗的,有被强行叫停的,有被抢的……相比之下,中国这样既‘量大管饱’又全程高能进展顺利的,在他的直播生涯里并不多见。”“在乘坐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铁时,‘甲亢哥’惊讶地发现,即便穿越隧道,2K画质直播仍流畅无卡顿,高呼‘中国赢麻了’。”

网友们的情绪无疑反映了一种声音:几十年过去之后,攻守之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央视新闻客户端的评论或许能体现这种变化:亲眼看过中国的外国人在飞速“涨粉”,而反华的“美国之音”的最后更新时间却停在了3月15日。央视新闻客户端还为此打出了响亮的标题:《16亿“黑”钱打水漂 “甲亢哥”中国行让谁破防了》

群英荟萃,抽象开会

“甲亢哥”的走红,与抽象文化紧密相连。在国内互联网上,大部分人认识“甲亢哥”,是因为他观看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而破防的视频切片。在这首歌曲中,北京话中“内个”和北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话语谐音,成为了国内抽象文化解构北美身份政治话语的一类梗文化模板。

“甲亢哥”中国行:网红经济下的中美文化交流新篇

“甲亢哥”自身在北美的发展历程也颇具“抽象”色彩。他早期走红,是因为在游戏直播中容易情绪失控、暴怒不已。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本土的抽象博主药水哥,他早期发迹也是因为在一场直播中和弹幕中的一个网友进行了长时间的对骂。可见,两人都属于抽象文化中的“甲亢流派”。

抽象文化本质上是对意义的消解,无意义就是它的意义所在。早几年,抽象文化在国内还属于亚文化,主要在直播圈、电竞圈等特定圈层流行,以孙笑川、药水哥等主播为代表,其主要受众男性特征明显。甚至还出现过嗨粉恶意玩梗的情况,比如在微博上搞抽象说孙笑川是在演唱会用激光笔照蔡徐坤眼睛的元凶,导致蔡徐坤粉丝信以为真,进而在微博上围攻带带大师兄。

如果“甲亢哥”在那个时候来中国举办行程,估计很难掀起太大的风浪。毕竟当时抽象文化还不太被大众所认知,而且它涉及的种族模因和地狱笑话一样,都不太适合拿到明面上来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蔡徐坤本身也加入了抽象全明星套餐,与抽象文化以及小学生群体的关系日益密切,粉黑难辨。甚至连亚文化中最边缘的地狱笑话,也随着牢大梗的出现,逐渐被更多人坦然地传播。

抽象文化也因此蔓延到了全平台,正式从地下走向了主流平台。在2024年,抽象更是成为了小红书的年度关键词。随手翻翻微博热搜,会玩抽象似乎也开始成为一些明星的营销点。当然,此时的抽象文化也在不断演变,从《中国有嘻哈》到《中国新说唱》,从“前面什么JB富二代”变成“前面哪儿来的大井盖”,逐渐变得人畜无害。

在这次“甲亢哥”的中国之行中,抽象文化同样成为了打通文化壁垒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上海,“甲亢哥”走进人民广场,和围观群众一起唱起了《阳光彩虹小白马》。在之后的行程里,这首歌也不断被提及,其旋律响起的频率堪比《爱情公寓》中的美剧桥段。

面对“甲亢哥”这个巨大的流量包,前来偶遇的网红和明星自然不在少数。在上海,“甲亢哥”与知名歌手王嘉尔一起吃火锅、打乒乓球。在成都,“甲亢哥”则与网红田一名联动,合唱了后者成名曲油王版本的《热爱105℃的你》。

抽象文化当然也是一门生意。“甲亢哥”在今年3月21日在抖音开号,为此次的中国行活动做铺垫。在之后的直播中,也出现了不少明显的商务合作。这一波的中美文化交流,很明显是以网红经济为基础。抽象文化和其背后的短视频产品,正成为中国试图对外输出的第三重产品。

而“甲亢哥”,就这样一边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边轻松地把抽象文化的钱挣了。

“甲亢哥”中国行:网红经济下的中美文化交流新篇

一段毫无意义的回溯

2012年,在洛杉矶举行的中美经贸论坛上,华人文化创始人黎瑞刚随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访美,并和时任美国梦工场动画CEO的杰弗瑞·卡森伯格签订了合资协议。美国梦工场动画和华人文化牵头的中国财团就此组建了上海东方梦工厂公司,其中中方公司控股55%,美国梦工场动画持股45%。

这一时期,中美正处于互利共生的经济关系之中。经济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创造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来描述这种“共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就像一家庞大的合资企业,而东方梦工厂自然也是这种关系在文化领域的分支。

在这一阶段,有不少中国资本进入好莱坞,这代表了当时两国企业家对一种文化秩序的想象,即中美两国在原本的文化产业框架下进行资本合作,寻求一种新的格局。但在特朗普上台前后,这类合作逐渐收缩,文化合作很少在共识层面进行,曾经世界最大的合资企业也逐渐解体。

抽象经济和网红文化由此成为了新时代两国文化关系的隐喻文本。与前一阶段的文化产品相比,这些内容更为接地气,并进行了意义的降维。网红们大多无需在抽象视频里讨论电影中的宏大叙事,当“甲亢哥”和网友合唱《阳光彩虹小白马》时,似乎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但抽象并非毫无意义,消解意义本身就是它的意义,这也是一种对抗的姿态。正如在成都偶发的一位Coser不合时宜的玩梗一样,抽象自然可以解构一切意义,但意义并不会因此消失。借用《好东西》中知名女权表演艺术家前夫哥的话:这是个结构性问题。

本文围绕美国抽象博主“甲亢哥”的中国行展开,详细阐述了其行程引发的广泛关注,以及背后抽象文化从亚文化走向主流的发展历程。同时,分析了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中美文化交流的新趋势和背后的经济、文化意义,展现了时代变迁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特点。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694.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