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北知名房企荣盛发展,详细介绍了其为化解债务风险拟开展的债务重组计划,包括以股抵债方案等,同时阐述了公司与化债同步推进的转型策略,还列举了其他地产公司不同的转型案例,探讨了地产行业未来的转型趋势。
在房地产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为了有效化解债务难题,河北一家颇具知名度的房企——荣盛发展,毅然决定踏上债务重组的新征程。
3月25日晚,荣盛发展正式发布了关于公司拟对债务进行重组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为了进一步化解公司面临的债务风险,更好地践行“不逃废债”这一庄严承诺,同时加快推动公司实现良好发展,公司计划全面梳理并整合相关资产,精心制定债务重组计划,以此来逐步化解相关债务。
公司方面表示,为了深入化解债务风险,加速公司的良性发展,在坚定不移地贯彻“不逃废债”原则的基础上,拟制定以股抵债方案。具体而言,公司将仔细梳理现有优质、有潜力的资产,把酒店管理类公司、代建运营类公司、商业管理类公司以及产业服务类公司等优质轻资产子公司的部分股权进行整合,将其作为偿债资源,用于化解相关债务。
从荣盛发展现有的债务结构来看,主要涵盖了金融债务和经营债务等。不过,对于哪类债权人能够获得何种股权、多少股权,目前相关方案尚未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荣盛发展在化债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转型工作。公司表示,未来将着力提升轻资产运营能力,不断扩大非房领域的营收和利润占比。这一举措与此前部分公司剥离重资产业务的运作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前,老牌房企华远地产就明确做出了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决策,将公司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华远集团。交易完成之后,公司成功聚焦于代建、酒店经营、资产管理与运营、物业管理、城市运营服务等业务,顺利实现了业务的战略转型。
对于荣盛发展来说,债务重组有望为公司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公司方面强调,债务重组将有利于化解公司的债务风险,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显著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有力推动公司轻资产板块的快速发展。
同时,公司也郑重表示,不论本次债务重组最终能否成功实施,都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做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荣盛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额超过14亿元,资产负债比率也高于86%。如何有效处置高悬的债务风险,无疑成为公司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如果把荣盛发展的这次债务重组放到整个A股房地产板块“自救”的大路径中去观察,会发现公司依然是沿着类似“轻资产化”的路径在稳步前进。
此前,此类案例已经频繁出现。除了前述的华远地产外,港股美的置业也曾宣布将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进行内部重组,由私人公司持有这部分业务,进而将业务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专注于物业管理服务、商业物业和产业园设计、运营服务以及房地产科技等经营性业务。
第二类转型模式则是资产重组。例如,与华远地产、美的置业等相比,格力地产的转型更具有“脱胎换骨”的意味。其主业果断转向免税业务,以期更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增强现金分红能力,这与资本市场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
第三类模式则是以北京民营地产公司万通发展为代表。公司曾启动作价3.24亿美元收购索尔思光电1.24亿股股份事项,试图切入光模块领域,推进通信与数字科技领域的发展。不过,后来该方案遗憾夭折。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地产公司采用类似的做法来筹备转型。北京国资房企金融街曾在互动平台表示,正在持续关注城市更新、长租公寓、轻资产运营等创新性投资业务。
在若干典型案例树立起来之后,面对地产新周期,其他各地产公司究竟会选择哪种路径谋求转型,还是会衍生出某些更多元化或创新性的新路径,着实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本文围绕荣盛发展拟进行的债务重组展开,介绍了其化债与转型同步的举措,同时列举了华远地产、美的置业、格力地产、万通发展等不同地产公司的转型案例,揭示了地产行业在当前形势下的转型趋势和多元化路径,未来各地产公司的转型选择充满不确定性,值得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