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业绩十强:远离AI,重仓消费医药成赢家 QDII基金业绩格局:AI与机器人失宠,消费医药崛起

本文聚焦全市场QDII基金业绩十强情况,揭示其重仓股与AI、人形机器人赛道无关联,多集中于消费股、医药股。分析了公募基金产品存续特点对基金经理投资偏好的影响,还阐述了基金经理对医药股未来业绩行情的判断。

截至目前,在全市场的QDII基金中,业绩排名前十强的基金产品,其重仓股与当下火热的AI、人形机器人赛道股毫无关联。十强QDII产品的重仓股几乎全部指向那些业绩和基本面有着重大增长与改善的消费股、医药股。

对于众多基金经理而言,在基金产品的存续合同面前,追逐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公募行业中,常见的现象是,基金经理在等到重仓股业绩落地、迎来“春暖花开”之前,就可能被解雇或下岗。这就意味着,基金经理很难长期持有那些高估值但短期内难以实现业绩落地的重仓股。而且,公募产品的清盘现象也暗示着,基金经理的重仓股必须匹配业绩和估值。对于并非真正永续运作的公募基金产品来说,如果苦熬三五年等待赛道的业绩落地和估值合理,很可能产品早已被强制清盘。

独买医药成就最强业绩

在注重基本面的港股市场,AI与人形机器人对于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而言,几乎成了业绩贡献方面的“边角料”。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公募QDII业绩排名前十强的基金产品,其核心仓位几乎都集中在医药和消费领域。而那些重仓AI与人形机器人的相关基金经理,在公募QDII业绩排名中大多处于垫底状态。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汇添富基金旗下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表现十分亮眼,年内收益率目前已达到46%。该基金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配置为创新药公司,像瀚森制药、科伦博泰生、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华领医药等。仅仅这十只医药股,就合计占据了该基金产品高达71%的仓位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基金合同中,并未强制规定该产品必须主要投资医药赛道,它并非行业主题性基金。2025年1月27日更新后的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该基金的股票投资对象是那些股价没有充分反映价值、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基金在精选组合成份股时,具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竞争优势评估,通过深入的案头分析和实地调研,发掘在经营中具有一个或多个方面持续竞争优势、管理出色且财务透明稳健的企业;第二层次是估值精选,基于定性定量分析、动态静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内在价值、相对价值、收购价值相结合的估值方法,选择股价没有充分反映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及组合管理。只要企业保持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就会进行长期投资;若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或股价超过其价值,该基金就会将其出售。由此可见,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是一只典型的全市场基金产品。

显而易见,在AI与人形机器人火爆的背景下,能够投资任何赛道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毅然放弃热门赛道,全部买入看似“静悄悄”的医药股,这凸显出基金经理不为市场喧嚣所诱惑的冷静投资策略。而这种只看基本面、不看概念的打法,也让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QDII基金业绩排名中大放异彩。

公募产品存续特点决定“长短”偏好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看似永续的基金产品实际上并非如此,QDII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更需要业绩的切实落地,而非追求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全部QDII基金业绩排名中,排名前十强的QDII产品业绩与AI、人形机器人赛道毫无关联。这些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大多依靠个股挖掘,尤其是在行业基本面有大幅度改善的医药行业。除了排名第一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排名第二的工银新经济基金同样放弃了AI与人形机器人赛道股。

工银新经济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显示,基金经理将该QDII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安排为医药股,并且大部分医药股都指向那些有新药临床、新药授权、新药上市预期的创新药公司。这表明基金经理更加注重实际的业绩落地和基本面情况。

以工银新经济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恒瑞医药为例,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28%;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长49.18%,营收与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一半以上,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

排名第三的公募QDII南方香港灵活配置基金的业绩增长同样没有借助AI与人形机器人。该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全部配置为港股大消费赛道股票。尽管传统印象中消费赛道表现低迷,但该QDII产品所重仓的消费龙头股穿越了经济周期,凭借强劲的业绩超预期实现了股价的大幅度上涨,从而推动这只消费主题基金产品逆势进入QDII三强。以南方香港灵活配置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泡泡玛特为例,其发布的2024全年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5.9%。显然,这种眼前实实在在的强劲业绩动力,足以让基金经理打消对配置高估值新概念的想法。

“你不可能等个三五年后,估值开始合理,业绩开始释放了,因为那个时候,要么你的产品没有了,要么你的业绩排名太差,已经下岗被别的基金经理替换了。”华南地区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基金经理并非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这些资金实际上具有周期性,这使得基金产品并非真正的永续产品。而且,基金经理岗位的特点也意味着他们随时可能因为业绩太差而被替换。

基金判断医药股或迎三年业绩行情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创新药板块业绩落地的预期,比高估值的热门概念更加靠谱。医药行业的业绩与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成为了核心驱动逻辑。

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2025年创新药行情的回调和波动预计会小于前几年。因为今年几乎所有的A股H股公司都有望进入医保放量阶段,同时从今年开始,整个创新药企业将陆续步入盈利期。创新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将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这是机器人行业、AI行业所不具备的。这一显著变化也将导致创新药的筹码发生显著变化,增量资金的入场将极大地平滑创新药行业的波动。

“关于后续行情走势的节奏问题,我们建议上半年关注4月至6月初的时间节点,下半年则是8月至12月。当前正处在医药国际大会窗口期,今年全球70%左右的亮眼数据都来自中国企业的贡献,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闪耀全球。”周思聪判断,从当前披露的年报来看,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4月份的一季报预计也将表现良好。下半年8月份开始进入中报季,预计中报将是创新药企业报表显著放量的开始,并由此开启下半年的投资窗口。9 – 11月为下半年的医药大会数据窗口期,12月份为年底对外授权的集中落地高潮。从长期来看,周思聪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为期三年以上的大行情投资机会。

华商基金彭欣杨指出,尽管医药行业整体受到集采降价等因素的影响而承压,但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领域仍然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其内在原因在于医保谈判对创新药品体现出鼓励支持的态度。其次,国内的创新药、创新器械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华商基金彭欣杨强调,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医药板块整体预期可能已经有所降低,估值和基本面都具备触底回升的空间。此外,从需求端来看,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其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国内的创新水平正在经历巨大的飞跃,全球领先的创新药不断涌现,未来创新药、创新器械可能会进入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投资上,要同时关注医保未来的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他还指出,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应用,AI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可能会取得突破,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本文通过对全市场QDII基金业绩十强的分析,揭示了其重仓股倾向于消费股和医药股,而非热门的AI与人形机器人赛道。阐述了公募基金产品存续特点对基金经理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基金经理对医药股未来三年业绩行情的看好。这反映出在投资领域,基本面和业绩落地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关注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投资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126.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