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近期多家反华媒体和智库资助被砍,但境外舆论场对华抹黑未减的现象展开,深入剖析了美国“流量治国”链条下对华抹黑的新特点、新主体,以及特朗普政府相关人员的角色,并引导读者通过视频了解背后的新套路。
在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令人振奋的消息:多家反华媒体以及智库的资助被削减了。当这个消息传来时,很多人心中或许都涌起一股大快人心之感,觉得那些长期在舆论场上恶意抹黑中国的势力终于受到了一定的遏制。然而,深入观察境外舆论场后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资深媒体人谭主通过对相关大数据的研究,揭开了美国“流量治国”链条背后的真相。
从具体的数据和现象来看,美国方面对华抹黑的行为不仅没有因为资助的削减而减少,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其一,在内容数量上,抹黑中国的相关内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且在发声主体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往主要是传统媒体充当抹黑中国的“急先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大V”加入了这个阵营。这些“大V”利用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广泛的影响力,肆意传播抹黑中国的虚假信息。
其二,一些原本与政治毫无关联的博主也突然“变身”。比如历史、音乐、体育领域的博主,他们本应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为网友们分享专业的知识和有趣的内容。但不知为何,他们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所谓的“政治专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无端指责和抹黑中国的言论,加入到了对华抹黑的阵营之中。
其三,海外社交平台的算法更新也显得十分可疑。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平台似乎在有意推送多个反华议题。在这些反华议题的帖子中,“中国”这个关键词平均每天被讨论的次数超过了10万次。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平台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人为的操控,以达到持续炒作反华话题、误导公众舆论的目的。
此外,谭主还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这届特朗普政府的官员中,有不少人有着特殊的背景。其中一部分是手握社交媒体算法机制的业内人士,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算法来引导舆论,让抹黑中国的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有一部分则是手握大量流量的“网红”博主,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气和影响力,迅速将抹黑中国的言论扩散出去。
想要进一步了解大数据背后“特朗普2.0”社交媒体传播的新套路吗?那就赶紧戳视频↑一探究竟吧!
本文揭示了在多家反华媒体和智库资助被砍的情况下,美国仍通过“流量治国”链条在境外舆论场持续对华抹黑,包括抹黑内容数量增加、发声主体转变、社交平台算法疑似被操控等现象,同时指出特朗普政府官员中相关业内人士和“网红”博主的作用,提醒人们警惕美国利用社交媒体的新抹黑套路。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