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受害人遇隐私危机,社会关注下法律该如何亮剑 家暴女受害人信息被泄,法律能否守护她的权益?

本文聚焦四川成都“两年被家暴16次”的受害人小谢,其个人身份信息和孩子照片遭泄露并伴有侮辱性评论与不实言论,在百度副总裁未成年女儿“开盒”网友引发热议的背景下,小谢的遭遇受到大量关注,同时阐述了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及维权建议。

在3月19日,四川成都那位有着“两年被家暴16次”惨痛经历的受害人小谢(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透露,她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孩子的照片,被别有用心地发布到了多个网络平台之上。

据新京报记者从小谢那里了解到,除了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一严重问题外,网络上还出现了针对她的侮辱性评论和不实言论。这些恶意的行为,如同阴霾一般笼罩着小谢的生活,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小谢毅然决然地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早在2月22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就已经出具了立案告知书,小谢被诽谤案已进行行政立案。

从小谢出示的截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身份证、户口本内页照片,还有孩子的正面照等一系列隐私信息,被明目张胆地发布在网络平台以及一些聊天群内。更为恶劣的是,这些隐私信息的旁边还伴有一些侮辱性评价和不实言论,简直让人愤怒不已。

家暴受害人遇隐私危机,社会关注下法律该如何亮剑 家暴女受害人信息被泄,法律能否守护她的权益?

小谢的身份证照片等隐私信息被发布在某平台的聊天群内。 受访者供图

小谢向新京报记者倾诉,这样的遭遇给她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小谢的孩子在外出的时候,竟然被人认了出来,这让小谢忧心忡忡。她表示,非常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她的社交账号也不断涌入一些谩骂的私信,这无疑让她在遭受家暴的痛苦之后,又受到了二次伤害。

近日,百度副总裁未成年女儿“开盒”网友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对恶意发布他人隐私信息这一不良现象的广泛热议。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谢的遭遇更是引起了大量的社会关注。法律界的专业人士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涉嫌多项违法,涉事者很有可能会遭到刑事处罚。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汪龙律师详细解读道,在网络平台发布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可能构成法律明令禁止的“散布他人隐私”以及“非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公安机关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

同时,钱汪龙律师还指出,以上行为还可能构成民事侵权。泄露小谢的隐私信息,涉嫌侵犯她的隐私权;传播孩子照片的行为,可能损害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权益;而网络暴力行为,则可能构成对小谢名誉权的侵害。

钱汪龙律师着重强调,若辱骂或者虚构事实导致小谢的社会评价显著降低,或者精神严重受损,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建议受害人行政举报、民事索赔、刑事追责同步推进,形成维权合力。”钱汪龙律师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如果遭到“开盒”或网络暴力,被侵权人应该在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对网络群组、社交媒体中的侵权内容进行截图、录屏、保存链接,还可以通过公证机构对证据进行保全,同时记录侵权账号ID、传播范围、转发量、点击量等数据。同时,被侵权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联系涉事平台,要求其立即删除侵权内容并提供侵权人身份信息。携带以上证据材料,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或本人居住地派出所报案,要求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未立案,被侵权人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侵害人侮辱、诽谤罪责任。此外,被侵权人还可以起诉侵权人和未能及时删除信息的网络平台,要求其停止侵害、删除信息、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及维权费用。

家暴受害人小谢在经历家暴后又遭遇个人及孩子隐私信息泄露,受到侮辱性评论和不实言论困扰的事件。在社会对恶意发布隐私信息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法律界人士指出该行为涉嫌多项违法,包括行政违法、民事侵权甚至刑事犯罪,并给出了受害人维权的建议,强调要多途径同步推进以形成维权合力。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697.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