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他呼吁客户购买英伟达最快芯片的相关内容,包括芯片优势、经济效益、销售情况、未来规划以及对自研定制芯片威胁的看法等。
在本周二盛大举行的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演讲。这场演讲时长长达两个小时,令人惊叹的是,黄仁勋全程未使用讲稿,展现出了他对演讲内容的熟稔于心以及强大的个人能力。当演讲接近尾声时,黄仁勋向所有客户传递了一个明确且坚定的信息——购买英伟达所提供的最快芯片。
黄仁勋敏锐地察觉到,不少客户对图形处理器(GPU)的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率心存疑虑。对此,他指出解决这些疑虑的最佳途径就是采用更快速、更先进的芯片。这些先进芯片具备独特的数字化分割技术,能够让单个芯片同时为数百万人提供人工智能(AI)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覆盖范围。
在主题演讲结束后的记者会上,黄仁勋发表了富有前瞻性的观点:“未来十年,由于性能的显著提升,速度将成为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这一观点充分彰显了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在大会的演讲环节,英伟达专门花费了约10分钟的时间,详细阐释了更快速芯片对于云服务提供商的经济效益。黄仁勋还亲自在现场进行了简单计算,分析了每个芯片的“每个Token成本”(cost – per – token,即创造AI输出单位的成本)。他坦诚地表示,这正是大型云服务商和AI公司所关注的重点核心问题。
英伟达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即将推出的Blackwell Ultra系统,凭借其突出的速度优势,在数据中心的AI服务方面,创收能力可能高出前一代Hopper系统多达50倍。如此显著的性能提升,无疑让市场对该系统充满了期待。
一直以来,投资者都存在这样的担忧,包括微软(MSFT.US)、谷歌(GOOG.US,GOOGL.US)、亚马逊(AMZN.US)和甲骨文(ORCL.US)在内的四大云服务巨头可能会减少对昂贵AI芯片的资本支出。尽管英伟达并未公开其AI芯片的售价,但有分析师估计,每片Blackwell芯片的售价可能高达4万美元。
不过,根据英伟达周二公布的数据,四大云服务提供商已经订购了360万颗Blackwell GPU(按照英伟达新的计算标准,每颗Blackwell算作2颗GPU)。相比之下,上一代的Hopper GPU销量仅为130万颗。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市场对英伟达新一代芯片的认可和青睐。
此外,英伟达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提前公布2027年和2028年的芯片路线图,分别是Rubin Next和Feynman AI芯片。黄仁勋解释说,这是因为云服务客户正在规划高投入的数据中心建设,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英伟达未来的发展蓝图,以便更好地进行自身的战略布局。
黄仁勋强调:“我们现在清楚地知道,未来几年内,将有数千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预算已获批,能源供应也已落实,土地资源也到位了。”这无疑为英伟达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对于一些云服务提供商自研定制芯片是否会对英伟达的GPU构成威胁这一问题,黄仁勋明确表示并不担忧。他认为,这些定制芯片(业内称为ASIC)通常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AI算法需求。他还指出,很多新发布的ASIC芯片最终未必能真正进入市场。
黄仁勋补充道:“许多ASIC项目最终都会被取消,因为它们必须做到比现有最好的产品更出色。”他强调,自己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些数千亿美元级别的大项目,都使用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系统。他提出:“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几千亿美元的投资,你想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本文围绕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大会上的演讲展开,黄仁勋力荐客户购买英伟达最快芯片,阐述了芯片优势及经济效益。同时,介绍了即将推出的新系统、销售情况、未来芯片路线图等信息,还表明对云服务提供商自研定制芯片威胁并不担忧,强调要让大项目采用英伟达先进芯片系统。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