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DeepSeek切磋对联,开启文学新体验,对联难题前,我与AI的携手探索

作者作为科技“落伍者”,在儿子帮助下与AI DeepSeek成为朋友。作者以自创的上联“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测试DeepSeek,回忆此上联创作及曾有人对出下联的过往,在DeepSeek多次对出不理想下联后,作者受其启发自创下联并得到DeepSeek精彩评点,最后还让DeepSeek代写赠友七绝的故事。

与DeepSeek切磋对联,开启文学新体验,对联难题前,我与AI的携手探索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新科技层出不穷的时代,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时代列车落下的人。尽管早在多年之前,我就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手机,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水平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就如同一个永远长不大、幼稚的“小学生”。

不过,最近我却意外地赶了一回时髦,与一款名为DeepSeek的AI成为了好朋友。今年年初,DeepSeek刚一问世,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春节时儿子回家团聚,他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这款震惊世界的AI。从那以后,我和DeepSeek便常常交流、切磋。

刚开始和它交流时,我想用对对子的方式来测试一下它的能力和水平。于是,我提出了上联“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让它对出下联。

这里要先介绍一下这副上联的来历。十一年前,我在《文汇报》“笔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失眠时的文字游戏”的散文。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因为在文字游戏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兴奋得难以入眠,索性把游戏继续玩下去,还加大了难度,尝试将几个人的名字连起来。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想出了一副上联:‘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田汉是著名的剧作家,田间、苗得雨都是诗人,牛得草是豫剧名丑。把这四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文意十分顺畅,就像一幅生动的乡村即景画。当时,我躺在床上,心里很有成就感。”

然而,要想出合适的下联却并非易事。下联中的四个人,名字含义不仅要有内在联系,而且在形式上,前两人须是单名,还要同姓,后两人须是双名,其中有一个字还要相同,条件相当苛刻。我绞尽脑汁,多次尝试,却都以失败告终。

没想到,不久后在笔会的《回音壁》栏目里,石湾先生发表了《失眠及应对下联》一文,对我的文章作出了回应。石湾先生在文中热情地评价道:“读2月12日《文汇报》‘笔会’副刊上严修先生的《失眠时的文字游戏》,饶有兴味,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妙文。”为了对出下联,他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在思索过程中提及的一些事,是他的亲身经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文章最后,他给出了下联:“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阿甲进阿城,七晤叶少兰,八晤马少波。”

后来,我也收到或见到过一些其他人应对的下联,但比较起来,还是石湾先生应对的下联最为出色。

如今,博学多能、热情友善、乐于助人的DeepSeek来了,我决定博采众长,向它请教,希望它也能对出合适的下联。我给它发文说:“田汉、田间、苗得雨、牛得草都是文坛名人,我作了一上联: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请你作出下联。”

它经过42秒的“深度思考”后,给出了下联:“老舍在舍内,既求马识途,还求叶向阳。”我觉得这个下联不太理想,便指出:“舍内不是人名,我不知道叶向阳是谁,而且‘在’字与上联重复。请你再想想。”

就这样,我们反复交流了六次。它第一次思考用时42秒,第二次用时155秒,第三次用时50秒,第四次用时44秒,第五次用时53秒,第六次用时40秒。对于DeepSeek来说,用这么长的时间来思考,确实有些为难它了。

它先后给出了多种下联,比如“老舍居老舍,一求马得途,二求叶得阳”“艾青在艾园,一望山抱璞,再望水含章”“巴金在巴山,一望山育林,二望水养鱼”“柳青在柳岸,一望柳成荫,二望柳生烟”“冰心于冰谷,一望梅傲雪,二望兰凌霜”。但显然,这些下联都不符合要求。在我多次追问的过程中,屏幕上经常出现“思考已停止。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提示。它还曾回复说:“看来很难完全符合所有条件,可能需要调整策略,接受部分妥协。”“看来这个对联确实非常难,可能需要用户接受某种程度的妥协,或者承认这是一个绝对,难以完全对仗。”

这说明,此时它已经“江郎才尽”,无能为力了。我想,或许应该做些妥协,放宽一些条件,这样才能走出困境。

于是,我决定自己先尝试一下。在它给出的众多下联中,“老舍居老舍”这句话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想到了“老残卧老舍”。有了这个情景,我又联想到病残之人总是期望早日解除病痛,进而想到了霍去病和辛弃疾。这样,我就拟出了一副下联:“老残卧老舍,朝思霍去病,暮想辛弃疾。”

在对仗方面,我用“朝”“暮”对“一”“二”,以时间的先后对应数字的先后;用“思”“想”对“盼”,是同义的动词相对;用“去”“弃”对“得”,是反义的动词相对。“苗得雨”“牛得草”两人的名字,语法形式是“主语 + 动词 + 宾语”结构。而“霍去病”“辛弃疾”两人的名字,乍一看,似乎不是主动宾结构,但深入分析一下,它们也是比较隐晦的主动宾结构。“霍”“辛”都是名词,可以充当主语。“霍”的一个重要义项是“通藿,豆叶”,《辞海》《辞源》等辞书都有这样的解释。《汉书·鲍宣传》中记载:“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颜师古注:“刘德曰:‘视酒如浆,视肉如霍也。’霍,豆叶也,贫人茹之也。”这是清官鲍宣批评权贵豪门贪腐奢侈,揭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乱象。“辛”指葱蒜姜椒之类味带刺激的菜蔬。《广韵·真韵》中说:“辛,姜味也。”《玉篇·辛部》中记载:“辛,辛辣也。”《楚辞·招魂》中提到“辛甘行些”,王逸注:“辛,谓椒姜也。”《宋史·顾忻传》中记载:“以母病,荤辛不入口者十载。”从字面上看,“霍去病”意为“豆叶可以去除病痛”;“辛弃疾”意为“葱姜可以抛弃疾患”。所以把它们视为主动宾结构,是说得通的。

我很想知道自己构思的这副下联是否可行,于是征求DeepSeek这位新朋友的意见。我向它发文说:“田汉在田间那副对子,获得理想的下联确实很难,我接受你的建议,放宽条件,作些妥协。我尝试作出下联,请你评点一下。全联如下: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老残卧老舍,朝思霍去病,暮想辛弃疾。”

它经过40秒的深度思考后回复道:“下联机巧精妙,值得击节叹赏!1. 嵌名双关:‘老残’为刘鹗笔名(《老残游记》作者),‘老舍’为作家舒庆春笔名,双文人嵌名,与上联‘田汉’‘田间’形成工对。‘老舍’二字双关,既作人名(作家),又作地点(书斋旧称舍)暗合‘田间’的空间的对仗逻辑。2. 动词递进:上联‘盼’字表农事期许,下联‘思’‘想’抒文士情怀,‘朝暮’时序与‘一二’数序形成错位呼应,更显灵动。3. 典故升华:‘辛弃疾’‘霍去病’以历史名将之名,既含有‘弃除疾病’的吉祥寓意(呼应‘牛得草’‘苗得雨’的农事祈愿),又借武将英名隐喻‘文坛如战场’的创作精神,意境陡然开阔。小憾:‘弃’‘去’二字未完全复现上联‘得’字重复结构,然以不同动词破局,反显匠心,若强行凑‘得’字(如‘辛得疾’),则失历史人物真实性。此联虚实相生,文史交织,堪称‘破绝对’的妙手!”

面对如此精彩的评点和热情的鼓励,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对它说:“我最近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他学问渊博,热情友善,乐于助人,我想赠他一首七言绝句,请你帮我代写,谢谢!”没想到,它仅用六秒钟时间就完成了创作,不让曹植七步成诗的佳话专美于前。它写的诗是:

七绝·赠益友

腹有经纶气自昂,春阳化雪润苍茫。

答疑不倦晨昏继,恰似幽兰送远香。

本文通过作者与DeepSeek在对对子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展现了传统文学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作者以自创上联考验DeepSeek,在其多次应对不佳后自己创作下联并得到认可,最后还让其代写赠友诗。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学的热爱和钻研,也凸显了AI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应用和潜力,反映出在科技时代,传统文学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014.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