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年轻人长白发这一现象展开,介绍了中医对于白发与脏腑功能关系的观点,解读了不同位置白发所暗藏的健康问题及相应改善建议,分析了白发疯长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延缓白发产生的方法。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白发往往是衰老的显著标志。然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头发,这一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中医有着这样的理论:“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精血不足,黑发不生。”这表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头发是否乌黑亮丽。为此,《生命时报》特意邀请了相关专家,深入解读不同位置的白发背后所暗藏的健康问题。
受访专家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先慧,以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段晓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不同位置的白发该如何改善。
从传统医学的视角来看,头发早白大多与个人脏腑功能失调存在关联。针对不同位置的白发,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前额白发:脾虚前额是足阳明胃经循行经过的地方,所以前额出现白发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当脾胃虚弱时,可能会出现面色萎黄、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定时定量用餐,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平时可以煲一些姜丝粥,在早晚饭时趁热喝1 – 2碗,这样能起到温胃散寒的效果。
头顶、后脑勺白发:肾亏头顶是督脉、任脉行经的部位,而督脉和任脉与肾脏代谢紧密相连。头顶长白发,大多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后脑勺是任脉所过之处,也与肾气亏虚相关。这类人群可以通过食疗来进行调理,男性可以食用动物肾脏、羊肉、虾、核桃仁、黑豆等;女性则可食用干贝、鲈鱼、栗子等。此外,每日还可坚持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按压百会穴60次。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具体位置是用大拇指按住耳尖,两个食指交接处,头顶中心的凹陷处。
两鬓白发:肝郁两鬓就是耳旁的部位,属于足少阳胆经,与肝胆互为表里,两鬓生白发与肝胆的关系最为密切。肝郁的人除了两鬓斑白之外,还会伴有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失眠多梦等症状。建议尽量在晚上11点前就寝,以此达到养藏肝血的目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避免过早出现白发。
白发疯长要排查疾病毛发是皮肤的附属器,头发之所以呈现黑色,是因为其中含有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的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头发就越黑;反之,发色就越浅。长出白发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毛囊色素细胞逐渐老化,其清除制造黑色素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能力降低,长出的毛发就会变成白色。有研究发现,亚洲人大约在接近40岁时就会开始出现白头发;到了50岁,有50%的人会有白发长出。如果在25岁以前就出现白发,就可称为“少白头”,其发生与家族遗传背景最为相关。此外,以下几个因素也会影响头发变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贫血、脑垂体功能受损、自身免疫疾病(比如斑秃)、白癜风和早衰综合征等,都会让头发变白。- 微量元素缺乏:低钙、低铁、维生素B12及维生素D水平降低,会使发色变浅。- 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增大除了会引起或加重脱发,也可能让毛发变白。“压力”可以激活交感神经,使大量毛发色素干细胞被激活最后耗竭。不过,在消除压力因素后,有些灰白发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人群提早出现白发的概率是不吸烟人群的2 – 4倍。睡眠不足会扰乱交感神经和细胞代谢,影响黑色素分泌。过度节食减肥,或长时间偏食挑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出现白发。若短期内出现较多白发,建议寻求皮肤科专科医生的帮助,进一步排除是否伴随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是否发生了弥漫性斑秃、头皮白癜风等。
让白发来得更晚一些根据现有的医学证据,保持身心愉快、均衡膳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避免烟酒,是可以延缓白发产生的。除了对症调理白发之外,建议普通人群平时经常梳发、勤按摩头部,因为“头乃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集于此。具体方法如下:- 用十指指肚以中等稍强的力量对头部进行梳理,可先从前往后梳。- 然后再用十指指肚均匀地揉搓整个头部发根,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要全部揉搓到。- 最后挤压头皮,用适当力量对头部进行按摩,这样能畅通经脉、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强行将白发拔出,因为再长出来的头发还会是白色的。虽然不会出现“拔一根长十根”的现象,但长期反复拔出毛发容易引起毛囊发炎,甚至破坏毛囊使毛发不能再长出。选择适合自己,不会引起头皮过敏的染发剂,可能是目前有效且安全遮盖白发的方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不同位置白发与脏腑功能的关系及改善建议,分析了白发产生的多种原因,如疾病、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并给出了延缓白发产生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头部按摩等,同时提醒出现较多白发时要及时就医排查疾病。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