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香飘飘奶茶,先提及它曾陷入破产传言及官方辟谣,接着重点介绍其在线下店开展的娱乐化营销活动,包括“制茶男团”的选拔过程,还回顾了以往类似营销案例,最后探讨了这种营销模式引发的争议以及背后香飘飘面临的业绩压力等问题。
在时间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熟悉的品牌,那就是香飘飘奶茶。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它那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呢?前段时间,这个陪伴着众多95后、00后度过美好时光的“香飘飘”,却身陷破产传言的漩涡之中。
面对这一情况,香飘飘官方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发文辟谣,强调“此飘飘非彼飘飘”。为了有力地回应外界的质疑,官方甚至更新了相关数据,宣称奶茶已绕地球55圈,果汁茶绕地球6圈,用这样直观的数据来展现品牌的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的线下奶茶店市场,香飘飘开启了别具一格的娱乐化营销之路,大胆地将偶像文化和选秀文化引入到宣传营销当中。那么,这种新颖的做法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近日,香飘飘奶茶在成都春熙路举办的线下店开业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活动现场,多名高颜值的工作人员身着类似空乘的服装,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路人驻足围观。
据了解,这些工作人员的招聘模式可谓是别出心裁,采用了“选秀上岗”的方式。从香飘飘线上“制茶男团”征集公告来看,在岗位职责一栏明确写着“熟练掌握奶茶制作流程,确保饮品的质量和口感······”,这表明对岗位的专业性有一定要求。然而,在任职要求一栏却写着“年龄在18岁以上,空乘专业优先,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身高一米八以上······”,如此强调外在条件,不禁让人对招聘的侧重点产生了思考。
随后,香飘飘在其某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发布了27位“制茶男团”的候选人海报,并配以“全员公式照上线”、“点赞决定弟弟去留”等宣传语,这与此前选秀节目的流程几乎如出一辙。香飘飘在其官方微博上也对此进行了多轮宣传,经过一系列的选拔,最终于3月13日公布了12位“制茶男团”的名单。
事实上,这样的营销模式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4年12月,香飘飘线下快闪奶茶店在杭州西湖畔登场。在寒冷的冬天里,现场有穿着背心和白衬衫的网红帅哥热情服务,这一独特的场景吸引了不少心怀情怀的年轻人蜂拥而至。在门店现场,排队时间一度长达一个半小时。不过,消费者很快发现,线下店售卖的产品基本是速溶新品系列,店员的工作仅仅是倒个开水。
对于香飘飘的这种娱乐化营销方式,网友们看法不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是品牌年轻化的一种表现,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增加了趣味性,让购买奶茶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然而,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香飘飘是为了流量而“博眼球”、“制造噱头”。将娱乐化营销引入招聘当中,过度强调颜值而忽略了岗位的专业性,这引发了关于就业门槛合理性的争议。
为了拉动产品销售,近年来香飘飘在营销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与热门综艺开展合作,借助综艺的高人气提升品牌知名度;还打造线下快闪店,营造独特的消费场景;同时签约代言人,利用明星效应吸引消费者。不过,营销活动在增加品牌热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风险。香飘飘此前就出现过“营销翻车”事件,这也给品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业研究分析师指出,像香飘飘这类冲泡产品已经不太符合当下的消费趋势。虽然通过营销能够迅速吸引公众的眼球,但背后是香飘飘始终存在的业绩压力。要想探索新业态的可能性,仅仅依靠营销手段可能还远远不够。
香飘飘奶茶从陷入破产传言到开展娱乐化营销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制茶男团”选秀招聘、过往线下快闪店营销等情况。这种营销方式引发了网友的不同看法,既有认为是品牌年轻化的,也有质疑其为博眼球而忽略专业性的。同时,香飘飘虽在营销上努力拉动销售,但面临产品与消费趋势不符以及业绩压力等问题,探索新业态不能仅依赖营销。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