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对科技型企业的调研评估展开,介绍了调研的背景、筛选出的企业情况,分析了不同产业链的企业优势,还探讨了入选企业的成长特征和需求,以及创新积分画像等相关举措。
3月21日,记者了解到,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牵头,联合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专业投资机构,依托“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估体系,对全市4万多家企业开展了创新积分画像工作。这项工作覆盖了成都市建圈强链涉及的各个产业链,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了2024年度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系统调研评估报告。
此次调研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技术创新能力强劲、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尚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精准识别出了爱迦科技、鲲腾泰克、思越智能、海孚科技、云海四面体生物、菁蓉联创、陆迪盛华等百余家优质科技型企业。并且,对其中4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深度画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些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潜力。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成都首次从专业投资机构的视角出发,对科技企业进行调研评估。其目的在于发掘和培育成都科技企业中的‘明日之星’。”在调研的企业中,不仅有行业头部企业,还挖掘出了一批极具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正逐渐成为推动成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透视”百余家企业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优势凸显
报告显示,此次构建科技企业评估创新体系时首次采用了专业投资机构的视角。从产业生态圈分布来看,重点聚焦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以及合成生物等前沿产业。
具体情况如下:
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具规模,涉及环诚智能、华曜芯科技、迅翼卫通、逍遥科技、电科星拓等23家企业,占比达到20.72%。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中坚力量,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技术优势。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有爱迦科技、海孚、海艺互娱、阿加犀智能科技等企业,占比为14.4%。其中,爱迦科技完成了DeepSeek – R1与多模态医疗AI模型的全产品矩阵深度集成;海艺互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图片生成,打造了全流程艺术创作平台,并将其推广到电商广告、品牌营销等其他领域;阿加犀智能科技研发了首款基于高通平台打造的智能工业相机,此外,端侧AI人形机器人原型机“通天晓”也受到了较多关注。
在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领域,该领域的12家企业占比10.8%,涵盖云海四面体生物、赜灵生物、优赛诺、凌泰氪、盈嘉合生等企业。其中,云海四面体生物以DNA四面体框架核酸药物系统为通用技术平台,助力核酸四面体技术在核酸药物与非药方向的研发,推动核酸药物产业落地聚集;盈嘉合生则为全球食品饮料巨头提供原料,全球排名前十的食品饮料公司中,有7家是其客户。
解码成都“硬科技”企业成长
自主可控、小而精早期融资需求旺
从本次入选名单的企业可以看出,当前成都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在成长模式上,企业普遍聚焦自主可控技术赛道,具有鲜明的“硬核科技”特质。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专精特新”发展路径。产业链中的“硬科技”“高精尖”型中小企业逐渐崭露头角。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人才结构上,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小而精’特征。”多数企业的团队构成具有鲜明的学术背景特色,企业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成员拥有高校科研机构背景或海外工作经历,团队成员通晓多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跨领域创新能力。
企业成长方面多处于创新创业早期的“水下阶段”。根据调研数据,百余家企业中有35家企业暂未融资,已完成种子轮、天使轮、Pre – A轮、Pre – A +轮、A轮融资的企业分别为4家、15家、4家、2家、30家,共计55家。未融资和A轮融资(含)前的企业占比高达81.08%。这表明大部分企业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潜力,值得相关部门、投资机构等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数据还显示,百余家企业中,5家企业已授权发明专利在50项以上,23家企业已授权发明专利在20项以上,IC设计企业在集成电路布图上均有涉及。
通过创新积分制为企业创新“画像”,能够挖掘和培育更多的“明日之星”。截至目前,平台已经累计完成了全市4万余家企业的创新积分画像,覆盖了成都市建圈强链的各个产业链以及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与此同时,还联合银行创新推出了“积分贷”科技信用金融产品,为激发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按下了“加速键”。
本文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科技局对科技型企业的调研评估工作,涵盖了调研背景、筛选企业情况、各产业链企业优势、入选企业成长特征与需求,以及创新积分画像和金融产品等举措。展现了成都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强调了对早期科技企业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