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内容化的发展现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同时指出未来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京东为应对挑战所做出的选择,最后引发对京东内容化目的的思考。
近年来,内容化已成为“京拼淘”顺应市场趋势的共同策略,特别是对于被抖音挤出电商行业前三的京东来说,内容化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京东的内容化如今进展到何种程度了呢?
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商家内容大会上,京东公布了一系列数据。2024年,其短视频月活用户数量高达1.5亿人,用户观看总时长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50%,通过短视频下单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60%。另外,京东直播日活用户同比增长了200%,通过直播间下单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50%,单场过亿直播间的数量更是同比增长了5倍。
实际上,这是京东首次对外公布短视频和直播的用户、使用时长等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京东对这一阶段性成果颇为满意。虽然与自身相比,这样的成绩称得上是高速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京东内容生态基数较低的事实。
依托自身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多年来的大力投入,京东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例如,在2024年4月,为了吸引更多原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机构入驻,京东宣布投入10亿元现金和10亿流量作为激励。此后,京东还多次加大了激励力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商家开播,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借助数字人现身直播间,这在整个电商行业是前所未有的举措。
在如此大力度的投入下,如果京东的内容化发展停滞不前,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过,依靠资金和资源投入取得的成绩,只是京东向内容化转型过程中相对容易的阶段。未来,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才是京东面临的关键问题,接下来的挑战势必会更多、更难。
要知道,传统电商平台的内容化并非简单的“粘贴复制”,而是涉及商业模式、组织和技术架构、用户心智的系统性变革。这场变革的难点不仅在于技术和资金,更在于组织能力的升级和战略定力的坚持。就像2023年年初,拼多多的短视频传出日活破亿后,后续却鲜有消息。
针对这些问题,京东似乎已经做出了选择。一方面,京东继续加大激励力度。在日前的商家内容大会上,京东推出了新的激励项目“京创双百计划”,以扶持商家的直播和短视频业务。
具体来说,2025年京东将从流量扶持、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三个维度发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助力10万个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0%,1万个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长超500%。在达人赛道,京东将启动“长阶计划”,重点聚焦TOP 100优质达人,并投入10亿流量倾斜、亿级现金奖励等。
另一方面,在此次活动中,京东回答了“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京东”这一问题。京东直播负责人陆欢指出,专业化是最适合京东创作者和商家的内容创作方向,其中测评类内容被重点提及。
陆欢表示,“专业内容能体现出内容的深度和专注力,不论是从用户角度还是内容赛道角度,专业都是一条可发展的道路”,并且“高质量的用户群对细节非常敏感。如果一则测评短视频能够快速击中用户的痛点,或者说能清晰地说明用户购买商品时核心需要关注的内容,那么用户很可能会迅速下单。”
从电商业务角度看,这一内容方向与京东非常契合。因为京东本身就给用户留下了专业、靠谱、放心的印象,如果能提供更多专业内容,让用户了解商品的真实使用体验,有望进一步促进商品转化。
然而,专业内容的制作成本和门槛较高,对中小商家并不友好。而中小商家一直是京东的短板,也是近年来其低价战略落地的难点之一。此外,京东选择以专业内容为特色,不仅要保证内容质量和可信度,还需要提高“效率”,让用户能更快速、准确地搜索到所需内容。
但这种“效率”和专业内容占比的提升,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用户“京东是电商平台”的认知,还可能导致用户“用完即走”的使用习惯。而包括京东在内的一众工具型产品加码内容化的初衷,是抢夺更多用户时长,淡化自身的工具属性。更何况京东正在拓展更多赛道,这些新业务也需要流量支持。
综上所述,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京东或许应该深入思考,他们追求内容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选择加注专业内容,或许意味着京东已经做出了抉择。
本文围绕京东内容化展开,介绍了其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发展原因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京东为应对挑战采取了加大激励力度和明确专业内容创作方向等措施,但专业内容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后引发对京东内容化目的的思考,强调京东需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