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以水为脉,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泉城济南:多举措做好“水文章”,迈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聚焦济南在水治理方面的工作,介绍了济南从节水、河湖水环境治理到泉水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展现了济南在水资源管理上的努力和决心,以及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的积极行动。

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如约而至。济南,这座被誉为“泉城”且拥有众多河湖资源的城市,多年来始终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它强化水资源总量的刚性约束,系统地优化水资源配置,筑牢河湖的“安全屏障”,积极开展保泉工作,在水资源管理上不断书写着精彩的“水文章”。

从“用水大户”到“节水先锋”:完善供水系统“一张网”

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节水标杆创建两年行动方案(2025 – 2026年)》正式印发实施。该《方案》明确指出,要将节水融入蓄、引、供、用、排等管水用水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节水工作中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全面协同,以此推进水资源的全面节约集约和高效循环可持续利用。济南起步区建设管理部部长郑兆宇表示:“下一步,起步区将持续加大节水工作力度,推进管网改造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同时营造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风尚。”

起步区作为山东省水利厅确定的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也是济南市“节水优先”理念的一个缩影。济南虽有“泉城”的美誉,但面临人多水少的困境,资源型缺水和结构性缺水问题并存,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市深知节水护水的重要性,精打细算管好水资源意义重大。

近年来,济南市始终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完成了《济南市节约用水条例》《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定》等法规、规章的制定实施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2024年底,济南市提出实施节约用水三年行动,旨在高标准贯彻落实黄河重大战略和“四水四定”原则,精准响应国家和省关于节约用水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跃升。

面对水资源不足的压力,济南市在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春分时节,省市重点项目太平水库工程现场建设正热火朝天。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太平水库为大(2)型水库,库容1.18亿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可达到80万立方米,能提高济南供水保障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完善全市现代水网布局”。

目前,济南一批像太平水库这样的重点水网工程正在顺利推进。东部水源四库连通调水工程已投入使用,目前每日调水量可达到18万立方米,实现了黄河水、长江水、当地地表水的联合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实现连通,进一步优化了济南市水资源配置;临空水厂、崔寨再生水厂、大桥水厂等项目建设与调试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济南:以水为脉,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泉城济南:多举措做好“水文章”,迈向高质量发展

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到2025年,济南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50%以上;到203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

从“固本强基”到“水清岸绿”:安全、生态两手抓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对于水系众多的济南而言,河湖水环境治理是其水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济南市实行河长制以来,全市河湖长制建设不断完善,建立了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格局,4631名各级河湖长形成了河湖管理保护的强大合力。

水无常势,首先要筑牢河湖“安全屏障”。2024年,济南实施7条(段)河道治理工程,同时聚焦河湖四乱等顽瘴痼疾,切实推动河湖水域岸线清违整治,强化跨界河湖联防联治。大力开展河湖“五乱”治理,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

“我们一家人经常在傍晚来岸边的步道上散步,非常惬意。”在西客站片区的腊山河畔,随着春暖花开,越来越多市民来到此处散步、骑行、观赏美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河湖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2023年,槐荫区将腊山河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对全长4.6公里的腊山河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与升级,旨在为市民打造一条“亲水、近水、乐水”的生态廊道。

济南:以水为脉,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泉城济南:多举措做好“水文章”,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济南市不断加强生态治理、水源保障、岸线修复,多个区县也明确提出要抓好河湖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推进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的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四十多条(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水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是济南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第8年,济南将坚持推进河湖“清五乱”常态化,进一步夯实河湖管护基础,深入落实“一河(湖)一策”,利用两年时间对上一轮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推进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修订;同时,有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尤其是农村河湖建设,年内选取4条河流进行全力打造;加快推进徒骇河等11条河流美丽幸福河湖规划建设,持续扮靓济南市河流“颜值”、厚植水韵“底色”,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亲水空间。

从“家家泉水”到“户户直饮”:多措并举保障泉水活力

济南因“泉”而闻名。据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最新调查统计,济南全市有泉水1209处,名泉950处,散布各地的小泉眼更是不计其数。市民刘义自豪地说:“都说济南泉水好,那是因为我们保护工作做得好。”如今济南“泉水名片”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泉水游”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这离不开济南对于泉水资源持续的保护。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牛长春介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济南始终秉持‘保泉优先’原则,严格管控泉水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让城市与泉水相依相融。”早在2005年,济南就颁布了国内唯一的泉水保护地方法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并在2017年重新修订,用“山体、河流水系、重点渗漏带、直接补给区”四条生态控制红线,为泉水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近日,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发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5—2035年)》,面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在泉水保护上,济南将构建“双维度、三保护、三提升”的总体策略,进一步加强核心区域的保护与管控,严格保护重点渗漏带,重点管控直接补给区;并充分挖掘泉水文化,系统提升泉水景观风貌,加强泉水文旅融合。

济南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济南大学教授袁曙光表示:“‘泉城人喝泉水’一直是广大市民的美好夙愿,能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喝上甘甜的泉水,更是成为济南市民向往的生活。”面对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济南市也稳步推进泉水直饮工程,让更多的济南市民享受到优质的泉水资源。

济南:以水为脉,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泉城济南:多举措做好“水文章”,迈向高质量发展

自2017年起,济南开始推动从“家家泉水”到“户户直饮”的转变,泉水直饮工程也于2018年、2021年、2022年相继被列入“为民办实事”。202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实施方案》,为泉水直饮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甘甜的泉水。

如今,泉水直饮工程建设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据了解,今年济南市还将开工建设60处市民泉水直饮工程,覆盖范围继续扩展,日供水能力达到6500立方米,覆盖人口达到100万人。

济南,这座因水而灵动的城市,将继续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统筹管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以“水”为笔,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本文围绕济南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展开,详细介绍了济南从节水、河湖水环境治理到泉水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举措和成果。通过完善法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河湖管理、保障泉水活力等一系列行动,济南在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环境改善和泉水资源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也将继续坚持相关原则,以水为支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354.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