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北京近期花粉飘扬的现象展开,记者实地探访天坛公园,呈现花粉肆虐场景,同时分析花粉增多原因、对过敏人群的影响,探讨能否砍树解决问题,并介绍了北京市的应对措施,还配有多幅相关场景图片。
近期,网络上大量关于北京市区花粉飘扬的视频广泛流传。不少网友在观看视频时,自身也深受花粉困扰,一边“涕泪横流”,一边在留言区纷纷表达疑惑:“为什么北京今年的花粉这么多呢?”“北京的柏树花粉如此泛滥,能不能把它们全部砍了?”“我本来对花粉不过敏,去了一趟公园,就感觉眼睛里像是进了沙子,晚上回到家眼睛都红了,这是因为花粉太多导致的吗?”
3月20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从北京天坛公园东门进入园内。眼前的景象着实惊人,花粉如烟雾一般,浓重地笼罩在通往祈年殿的步道上空,一棵棵柏树仿佛都“冒烟了”。地面上,厚厚的一层飘落的花粉,上面还留着许多游客的脚印。不少游客都戴着口罩,不时掩着口鼻,显然是在努力抵御花粉的侵袭。大约9时40分,公园工作人员开着雾炮车对着柏树进行喷淋。然而,随着风力逐渐增大,刚刚被压制下去的花粉,又在公园上空飘起,形成了一片花粉雾。
据天坛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降低花粉浓度,公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主干道两侧、花粉浓度高的游览区和柏树区,不定时地进行清水高压喷雾、喷洒冲洗,以此促进花粉沉降。同时,还对地面上堆积的花粉进行及时清理。
有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带来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后果。这直接导致致敏花粉的产量增加,散粉期也随之延长。像杨树、柳树、柏树等风媒植物,在春季会释放出大量花粉,这成为了过敏高发的重要诱因。监测数据显示,自2024至2025年冬季以来,北京地区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较以往明显偏高和偏多,这样的气候条件十分利于植物生长,从而使得花粉开始期和高峰期均比去年提前了4至7天。
花粉浓度的升高,直接导致过敏人数急剧上升。医院门诊中,过敏相关症状的患者数量较平时明显增多。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表示,预防花粉过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不接触过敏原。建议大家出门时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那些明确而严重的花粉过敏患者,应及时用药。
“柏树花粉这么严重,为什么北京种了这么多?是否能一砍了之?”针对不少网友的这些疑问,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进行了解答。他介绍说,四季常绿的圆柏是长寿树种,也是北京的传统绿化树种之一。在北京四万多棵古树中,有三万五千多棵松柏树。而且研究发现,北京所在纬度上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科学种植比例约为3:7,如果把柏树全部砍掉,将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逐步改善柏树花粉量过大的问题,北京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举措。修订了《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删除了刺柏属(含圆柏属)植物,未来园林绿化工程将严格控制相关树种的栽植量,并科学地更新替换重点地区易致敏树种。同时,还开展了花粉治理科技攻关,致力于选育无粉或少花粉植物品种,验证人工调控柏科植物球花数量的可行性。
在北京天坛公园,柏树飘落大量花粉,游人掩鼻而行(3月20日摄)。
在北京天坛公园,游人走过一处覆盖着柏树花粉的地面(3月20日摄)。
这是北京天坛公园内一棵清代的侧柏古树,附近可见花粉成雾状飘落(3月20日摄)。
在北京天坛公园,柏树飘落下大量花粉(3月20日摄)。
在北京天坛公园内,工作人员对柏树进行喷淋(3月21日摄)。
在北京天坛公园,柏树飘落下大量花粉(3月20日摄)。
在 北京红领巾公园内,工作人员修剪开花的柏树(3月19日摄)。
在北京红领巾公园内,工作人员喷淋开花的柏树(3月19日摄)。
在北京红领巾公园内,工作人员喷淋开花的柏树(3月19日摄)。
在北京天坛公园,工作人员驾驶雾炮车对飘散花粉的柏树进行喷淋(3月20日摄)。
3月21日,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候诊。
在北京红领巾公园内,一位游客拍摄开花的柏树(3月19日摄)。
在北京天坛公园门口拍摄的花粉防护告示牌(3月21日摄)。
3月21日,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候诊。
在北京街头,一名游客戴着护目镜和口罩防范花粉(3月21日摄)。
大风吹拂下,北京天坛公园上空弥漫着花粉雾,公园开启草地喷灌设施应对(3月21日摄)。
本文聚焦北京近期花粉飘扬问题,展现了花粉肆虐的场景,分析了花粉增多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以及对过敏人群的影响。针对网友砍树的疑问给出专业解答,强调不能随意砍伐。同时介绍了北京市为改善花粉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醒人们做好花粉过敏防护。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