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特朗普提出的分割乌克兰土地契约展开,详细描述了美国、欧盟等在俄乌局势中的利益争夺,以及泽连斯基领导下的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屈辱遭遇。
3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办公室的镜头前,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口吻说道:“我们正在商谈分割乌克兰土地的契约。”此言一出,仿佛给原本应该春意盎然的基辅添上了几分料峭寒意。
要知道,此时俄乌战场上的硝烟都还未完全散尽呢,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谈判桌上却早已摆满了“刀叉”。他们要分的是乌克兰的国土,切的是欧洲的地缘政治“蛋糕”。这位美国总统所谓的俄乌“和平方案”,毫不掩饰地摆在世人面前,那就是要分割乌克兰的领土。在这个所谓的“方案”里,乌克兰的领土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资源也化作了交易的货币。
那泽连斯基呢?这位乌克兰的喜剧演员总统,在这场分割自家领土的闹剧里,沦为了“服务员”。他一边端着盘子,一边还得向特朗普赔着笑脸,看着实在是让人心酸又无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分割大会”甚至都不需要乌克兰代表在场。俄美两国直接跳过基辅,就开始谈领土归属问题,而欧盟则忙着在资源协议上签字盖章,完全不把乌克兰的主权当回事。
乌克兰的地下可是埋着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稀土、锂、钴等战略资源啊。这些资源本应是乌克兰战后重建的底气所在,如今却成了列强们竞相撕咬的“肥肉”。特朗普高调宣布“稀土、石油我们都要”,欧盟专员则称要“双赢”。可这所谓的“双赢”,不过是欧洲拿走21种关键矿产,而乌克兰只能收获一张“欧洲一体化”的空头支票。
美乌矿产协议的谈判简直就是当代《马关条约》的翻版。乌克兰政府被迫将未来矿产收益的50%注入美方控制的基金,而所谓的“安全保障”,不过是协议第10条里一句轻飘飘的“支持和平努力”。泽连斯基还辩解“协议不涉及债务”,却对美方军舰开进黑海监督采矿的潜台词视而不见,真是让人又气又急。
如果说矿产协议是经济掠夺,那么特朗普推动的“土地分割”则是赤裸裸的主权肢解。他公开暗示可能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甚至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划入“可谈判资产”。这种“以土地换和平”的逻辑,像极了19世纪列强瓜分非洲的殖民剧本,只不过这次被切分的是欧洲粮仓——乌克兰。
更荒诞的是特朗普团队对泽连斯基的威胁手段。他们放出话来,不签协议就断军援,不割土地就“乌克兰不复存在”。当美国暂停武器运输、英国切断情报共享时,泽连斯基那个一直塑造的“硬汉”人设瞬间崩塌。他只能在社交媒体上祈求“建设性对话”,实在是狼狈至极。
有人将泽连斯基比作晚清的李鸿章,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好歹还能保住矿产主权,而泽连斯基的“协议”却让乌克兰连地下资源都拱手相让,实在是可悲可叹。
更可悲的是,这位战时总统的“表演型外交”在特朗普面前彻底失效。他送战俘照片被无视,谈安全保障被呛声,穿休闲装遭嫌弃。当他在白宫与特朗普争吵时,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句“你们两周就完”,更是撕碎了他所有的体面。
乌克兰民众到现在可能还不明白,西方的援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一笔高利贷,利息要用国土和尊严来偿还。欧盟高官们一边高喊“与乌克兰站在一起”,一边争抢乌克兰的矿山开采权;马克龙们慷慨陈词“支持主权”,却对美俄分赃协议沉默不语。
更魔幻的是,当乌克兰港口收益被要求注入美控基金,当国有企业被跨国资本低价收购时,欧洲议会却忙着通过“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象征性议案,这就好像在说:“你的灵魂属于欧洲,但钱包属于华尔街。”
乌克兰的遭遇还不够悲剧吗?它就是21世纪“卖了自己还帮别人数钱”的活标本。难道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与普京的“势力范围”本质不是同一套逻辑吗?都是弱肉强食,赢家通吃。
泽连斯基幻想“青史留名”,但估计最后只能是“遗臭万年”。历史早已写下注脚: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乌克兰不是棋手,甚至不是棋子,而是棋盘本身,一块被鲜血浸透、被刀斧劈开的棋盘。
基辅的夜空依旧响着防空警报,但比导弹更刺耳的,是华盛顿与莫斯科举杯时清脆的碰盏声。就想问一句,泽连斯基,看着残破不堪的家园,听到碰盏声,脸红不?
本文深刻揭露了特朗普提出的分割乌克兰土地契约背后的利益纷争和对乌克兰主权的严重侵犯。泽连斯基领导下的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陷入了极为被动和屈辱的境地,不仅资源被掠夺、领土被分割,其所谓的“外交努力”也毫无成效。这充分展现了弱国在国际政治中任人宰割的残酷现实,也警示人们要警惕大国的霸权行径和利益争夺对小国造成的伤害。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