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电影《怒水西流》,该电影出自黄渤HB U新导演助力计划,虽前期宣传声势浩大,但实际观影体验不佳,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详细列举了影片在故事逻辑、人物塑造、台词、案件侦破等方面的漏洞,并认为影片质量不过关与黄渤把关剧本不力有关。
《怒水西流》诞生于黄渤HB U新导演助力计划,它可是这个计划中第一部拍摄完成的作品。然而,命运似乎和它开了个玩笑,被雪藏了整整七年才得以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这上映时间远远落后于该计划的其他电影。这样独特的背景,让这部电影仿佛含着金汤匙出生,在宣传方面拥有了极大的声量,在电影圈内也得到了众多人士的力挺。
但是,当真正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后,不得不说它实在配不上所拥有的这些优质资源,更担不起刘江江、李霄峰、董润年等导演给予的好评。现在看来,那些好评或许只是首映礼上不得不进行的商业互吹罢了。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都差强人意,尤其是在故事逻辑和人物塑造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整个剧本就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筛子。
总体而言,前期宣传中所提及的大尺度内容根本没有在影片中呈现,“未满18岁不建议观看”的标语更像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影片中的惊悚效果全靠音效和灯光来烘托,悬疑情节也像是毫无逻辑地给观众挖坑。剪辑更是混乱不堪,人物的动机让人难以理解,警察的形象甚至被塑造得智商低下。这样的剧本质量,真的不能怪审查严格。就算再多给导演一个小时的时长,让他把想呈现的内容都放进去,也只是徒增对观众的折磨。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影片中那些存在问题的细节。
1、电影开头的现场勘查情节就十分不合理。警方发现了不明黑色塑料袋,怀疑里面装有尸体,甚至怀疑是多年前的“恶魔案”再次出现。且不说如此重大的案件,就算是普通的命案,警方第一时间要做的也应该是封锁现场,划出很大的范围拉上警戒线。至少在勘察现场的时候,不应该允许旁边有围观群众。万一作案凶手就藏在人群中,趁机揣摩警方的侦办方向,那后果不堪设想。但在电影里,现场却围着一堆人看热闹,这场景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2、法医的表现让人质疑其专业性。宁理饰演的冯泰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他带着女徒弟整日在外奔波。不得不说,宁理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到位,将师徒关系演绎得生动自然,时而对徒弟进行教育,时而又展现出爱护之情,埋怨徒弟不给自己照亮的时候,那神情就像责怪小孩子没眼力见儿一样真实。
然而,冯泰山毕竟是出外勤的警察,并非法医。导演在细节处理上似乎没有下足功夫,就算袋子里装的是一头猪,那也不是一头普通的猪。就像冯泰山分析的那样,病猪一般埋了就好,就算沉河也应该加两块石头,可影片中的情况却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整个警队就只有冯泰山能意识到吗?结果,法医连猪头里藏着的头发和假耳朵都没有留意到,现场的痕检工作似乎也没有认真开展。冯泰山到现场时,警戒线仅仅围着死猪划了一小块,这哪里是在保护现场,倒像是在博物馆里象征性地保护文物。
3、除了冯泰山,警察的群像塑造都过于扁平。《怒水西流》中几乎全员都是坏人,冯泰山代表着正义与邪恶进行抗争。但不能让正义的一方只有他一个人啊!其他警察角色毫无特点,缺乏立体感。就拿女徒弟来说,她在影片中不仅没有存在感,而且前面在看守所给何沄伟饰演的犯人递烟这一细节,后面完全没有交代,这简直就是在给观众挖一个无效的大坑。如果是因为某些原因被删减了,那前面这场戏就不该出现在影片中。
还有夏明武饰演的领导,以及在内部开会上出现的其他民警,他们在影片中连工具人的作用都发挥不出来,完全没有存在感。
4、简单的台词也出现了明显的bug。在医院里,工作人员带警察去见于娜奶奶的看护,到了地方本该说“就是她”,但电影里却说成了“就是这里”,这实在是不合常理。群演台词说错了,难道就不能多拍一条吗?这样的错误就这样通过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5、案件侦破和犯案细节基本都经不起推敲。电影里的警察简直被塑造成了智商低下的形象,难怪这部电影这么多年都过不了审,这是在抹黑谁呢?
比如,张家养猪场被反复调查了很多次,竟然直到最后才发现张晓伟是从福利院领养的孩子。前面参与调查的人员是不是太失职了?对于重点摸排对象,就算不查祖上三辈,至少户口本上几口人的底细应该是要摸清楚的。
6、案件侦办的逻辑混乱不堪。冯泰山在电影里自己都说了,死猪是故意留下的线索,不然就可以掩埋或加石头沉江,线索直接指向耳朵、猪、屠宰场。全市能有多少所屠宰场?耳朵有问题的又能有几个?这基本上等于把真相都透露出来了,可结果还是有人枉死。
还有小黄花的线索,简直莫名其妙。仅凭一朵小黄花就兴师动众地进行现场摸排,断定凶犯来了。看到这里,观众真的是如坐针毡,快要看不下去了。
7、角色的行为动机让人迷惑不解。段博文饰演的张晓伟,都已经相当于告诉警方自家养猪场有问题了,还假惺惺地报人口失踪,这是在打什么哑谜呢?自己最爱的人都危在旦夕了,进了警局还不把事情全盘托出,反倒上演疯狂逃窜被冯泰山追逐的戏份。这完全是多余的戏码,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给观众挖了一个毫无逻辑的坑。不符合正常逻辑的包袱,都是低级无效的障眼法。
8、于娜被张晓军骚扰,对方都已经上手把她扑倒在床上了,她却还不逃跑,这是在等着送死吗?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一家人不正常,如果是换做其他人,肯定马上卷铺盖走人,一分钟都不会多待。可她却还在和情人腻腻歪歪,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9、吕晓琳在电影里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像一个表情木讷的机器人,这可能是导演给观众提供的又一个障眼法。她被黑衣人在胡同里追逐,却一声不喊,只是闷头跑。在快到开着门的人家时,被后面的人捂嘴弄死了。她为什么不喊救命呢?这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10、段博文饰演的张晓伟似乎是个聪明人,他计划弄死姐姐,却用自己的手机给对方打电话,竟然都不去找个公共电话亭。还有,姐姐去见自己的弟弟为什么要打扮成那样?这一系列行为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怒水西流》在人设、逻辑和细节上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想说的是,冯勇沁是新导演,作为HB U计划选出的人才,黄渤有责任把关剧本,帮助他把电影拍好。这其中包括电影该如何选题,以及把握怎样的尺度才能顺利上映。这部电影被压了7年,等于新导演被耽误了七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吴君如想把《妖铃铃》拍成传统港产鬼片,被监制陈可辛劝阻,最终改成了“惊喜片”。由此可见,陈可辛和黄渤在这方面的水平高下立判。
所以说,《怒水西流》质量不过关、漏洞百出,与其让导演背锅,倒不如说是黄渤的一次严重失手。毕竟大家都习惯把这部电影说成是黄渤电影。上映首日只有10%的排片,如果口碑撑不住,预计最终票房过不了3000万。压了七年还要面临亏损,相信这会给黄渤上一课,扶持新导演时,把关剧本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主要对电影《怒水西流》进行了批判分析。该电影虽出身于黄渤的新导演助力计划且前期宣传声势大,但实际质量不佳,在故事逻辑、人物塑造、台词等多方面存在严重漏洞。文章认为影片质量问题与黄渤对剧本把关不力有关,并指出扶持新导演时剧本把关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