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的概念,以及江西省在零基预算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推进情况。详细阐述了江西出台的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若干措施,并列举了多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
【编者按】零基预算,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预算编制方法。它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完全不依赖以往的预算安排基数。而是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和当地的财力状况,对每一项支出都进行细致的审核。然后,依据各项支出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资金。其核心目标在于打破现行预算编制中根深蒂固的“基数”观念,以及支出固化僵化的不利格局,从而显著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江西在零基预算改革方面堪称先行者。早在2019年,省级层面就精心选取了3家部门开展试点工作。到了2020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行政和参公单位。2022年,改革的步伐继续迈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也被纳入其中。不仅如此,全省11个设区市和97个县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探索推进这项改革。今年年初,省长叶建春专门主持召开了全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省委、省政府更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省“两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连日来,江西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凤凰网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对此次改革进行了深度报道与解读,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详细了解。
1. 江西日报
我省出台30条措施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3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对外印发《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若干措施》”)。该措施围绕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公用经费、资金资源资产、项目预算、工程建设、市县预算等多个重要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且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其主要目的在于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地落实落细过紧日子的要求。
《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对到期和低效无效的部门预算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退出。从编制2025年预算开始,对于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以及经常性项目中夹带的一次性支出事项,原则上都要进行全面清理。而对于那些绩效目标不明确、使用效果不佳的项目,则坚决予以退出。
在政务数字化项目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进行全面清理。首先要梳理省级政务数字化项目的建设情况,详细摸清项目的投入、运行状况、维护成本及模式等底数。同时,开展“一部门一系统”的成效评估工作。对于使用率低、存在重复性建设、有安全隐患的系统,以及未实际运行的“僵尸”系统等,要制定分类处置措施。此外,还要推动政务数字化系统的集中管理,对纳入统一数字底座的云、网、数、端等系统运维进行集中采购,并推动省直部门开展统一运维,从而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若干措施》还强调要健全项目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省直部门申报经费预算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单个项目,必须有党中央、国务院或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文件依据。同时,要完善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结果、预算执行、监督检查、过紧日子评估情况的挂钩机制。
在工程建设方面,《若干措施》严格控制省直党政机关工程建设。明确规定省直部门不得违规新建、改建、扩建楼堂馆所。将2025年确定为“省直党政机关大院零工程年”,除国家部署要求建设项目、省直有关审批部门在2025年1月1日前已批复项目、符合规定且必要的危旧房修缮以及续建项目外,省直机关本级及其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不在驻地开展工程建设,也不开展办公用房、技术业务用房大中型维修改造。
对于市县预算管理,《若干措施》也提出了规范要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要建立健全与人口达峰和分布变化相衔接、与财政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养老托育等公益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突出基本使用功能,严格防范超标准建设。
3. 凤凰网
江西出台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
本文围绕江西的零基预算改革展开,先介绍了零基预算的概念和意义,接着阐述了江西在零基预算改革上的推进历程,包括试点、扩围等。重点介绍了江西出台的《若干措施》的具体内容,涉及项目清理、政务数字化管理、预算安排挂钩、工程建设控制和市县预算规范等多个方面。整体展现了江西在零基预算改革上的积极探索和有力举措,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