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聚首武夷论坛,探寻现代文明转型之路 武夷论坛开幕:共探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本文详细报道了第二届武夷论坛在福建南平开幕的相关情况,包括论坛主题、期间的重要活动,如联盟揭牌、报告发布、新书亮相,以及中外学者的主旨演讲和分论坛的开展等内容。

3月22日,在风景秀丽的福建南平,一场聚焦文明与发展的学术盛会拉开了帷幕。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第二届武夷论坛在这里盛大开幕。来自中国、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百余位知名学者齐聚朱子故里,共同开启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中外学者聚首武夷论坛,探寻现代文明转型之路 武夷论坛开幕:共探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当天,现场的气氛热烈而庄重。随着仪式的推进,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正式揭牌成立。这个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联合了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等共同发起,成员涵盖了20余所高校。它的成立,为两岸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在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传承。

在会议进程中,多个重要成果相继发布。论坛主报告《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与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正式亮相,为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生生之道:中华文明宇宙观》(“中华文明道南讲坛”第一辑)新书也在众人的期待中面世,它承载着对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深刻解读。此外,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研修基地揭牌,这无疑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幕式上,四名中外学者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白永瑞提出,“我们应当从中国古典思想中寻求现代文明转型的新路径”。他强调,应将中国哲学融入日常生活,重塑个人与世界的互动;推动中国新儒学与制度创新结合,探索传统文化如何更好推动改革发展。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则认为,推广“酷中国”是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偏见的关键。他建议汉学家跳出学术象牙塔,通过通俗书籍、影视、游戏等非传统渠道,将中国千年文明中的智慧与故事翻译给大众,加强中西学术互动。

在论坛的与谈环节,学者们围绕数智技术赋能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延续文脉?如何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数智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文明延续的新维度”等观点不断碰撞,传统智慧与数字文明在思想的交流中激荡出绚丽的火花。

当天下午,“述与作:从孔子到朱子”“古典学与现代性”“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现代化诠释”“中国之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两岸青年赓续中华文脉”五个平行分论坛同步进行。学者们在不同的主题下深入探讨,为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与福建省南平市合作创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品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联合主办,众多机构的携手合作,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本文围绕第二届武夷论坛的开幕展开,详细介绍了论坛期间的各项重要活动,包括联盟成立、成果发布、学者演讲等,展示了中外学者在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领域的深入探讨和交流,凸显了该论坛在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601.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