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新庄镇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春分时节积极备耕,通过“统种统收分管”模式破解土地分散经营难题,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故事,还介绍了该模式的起源、优势以及对周边合作社的影响。
在春分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里,走进榆树市新庄镇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库房,映入眼帘的是62台(套)整齐排列的农机,它们已经全部完成了检修工作,正蓄势待发,准备在即将到来的春耕中大显身手。合作社理事长孙大川看着这些农机,坚定地说道:“今年,合作社托管的土地面积又增加了不少,春耕的任务十分繁重,所以必须把农机提前调试好,这样才能确保春耕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榆树市土地托管服务领域的先行者,该合作社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统种统收分管”模式。这种模式巧妙地破解了土地分散经营所带来的难题,使得粮食能够连年实现稳产增产,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节本增收,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庄镇大房村村民郭明玉笑着说:“农机服务费都是等秋后卖粮的时候再结账,我们根本不用掏现钱。”孙大川解释道:“‘垫付 + 分成’的方式好处可多了,既避免了合作社盲目扩张,又降低了农民参与土地托管的门槛,让更多的农民愿意加入进来。”
这种成功的“转变”其实源于多年前的一场艰难抉择。孙大川回忆道:“2011年和2012年,合作社连续两年遭遇了自然灾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也让我一度失去了经营合作社的信心。”转机出现在他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敏丽的一次深入交流之后。在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合作社以150公顷土地为试点,开始实行“统种统收分管”模式,让农民负责监管,合作社负责作业。经过实践,农业风险逐年降低,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成本优势在备春耕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合作社的库房内,一袋袋的种子、化肥等农资整齐地码放着,这些都是合作社统一采购的。孙大川介绍说:“同样的种子,合作社采购的价格比市场价便宜很多,整体算下来,每公顷能节约近2000元呢。”
除了降低农资成本,合作社还统一收储粮食,从而提高了市场售价。以2023年为例,当地玉米湿粮的市场价为每斤1.02元,而合作社将玉米烘干后能卖到每斤1.20元,这0.18元的价格差,就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郭明玉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湿玉米得尽快卖出去,要是储存不当,特别容易发霉。而且遇到市场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农民只能吃哑巴亏。现在好了,合作社统一烘干、存储,等粮价上涨后再卖,我们也能分得一部分增值收益,日子越来越好了。”
在合作社办公室里,热闹非凡。有的农民正在认真翻阅春耕作业计划,有的农民则与农机手、农艺师热烈交流田间管理事项。新庄镇大房村村民魏红玉指着春耕作业计划自豪地说:“别看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了,但是签字权还在咱们手里呢。我家两公顷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后,用哪个牌子的种子,施多少肥更科学管用,我都能参与决策,心里踏实多了。”
“统种统收分管”模式与常规土地托管模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多了“分管”这一环节。所谓“分管”,就是让农民不失去对土地的管理权。据了解,目前,新庄镇其他4家开展土地托管的合作社都纷纷借鉴复制了“统种统收分管”模式,共同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榆树市新庄镇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春分时节积极备耕的情况,详细阐述了其“统种统收分管”模式的起源、优势。该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难题,降低了农业成本和风险,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让农民保留对土地的管理权。这一成功模式还被周边合作社借鉴,有望推动当地农业进一步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