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举办的首场公益集体生态安葬活动,介绍了活动的过程、生态花坛葬的特点、家属的选择原因以及活动的意义,展现了绿色生态安葬在节约土地资源、传承环保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烟台融媒3月23日消息,生态安葬,不仅是对宝贵土地资源的有效节约,更传承着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深刻价值观。3月20日上午,烟台市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集体生态安葬活动,在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圆满举行。首批逝者通过此次春分公益集体生态安葬行动,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既美丽又环保的句号,同时也为未来殡葬文化的发展树立了崭新的典范。
当天上午10时,活动在回龙山功德园的西区生态花坛葬区正式拉开帷幕。现场氛围庄严肃穆,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在礼仪师的悉心引导下,家属们怀着悲痛而又敬重的心情,将逝者的骨灰小心地装入可降解骨灰坛,然后缓缓放入葬穴之中。随后,他们轻轻覆上五色土壤,再撒上芬芳的花瓣,仿佛是在为逝者营造一个温馨而宁静的自然家园,让逝者能够在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中安息。默哀仪式结束后,家属们纷纷拿起追思卡,认真地写下心底最想对亲人诉说的话语。他们将追思卡和敬献的花环放置在葬穴旁,让这份浓浓的思念与深深的敬意永远陪伴在亲人身旁。
生态花坛葬是一种极具创意和美感的安葬方式,它巧妙地将墓位融入到花坛之中,让鲜花成为逝者永恒的陪伴,为整个葬区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美好。记者了解到,这个由白色花岗岩砌成的花坛葬区,未来将会被花草树木所覆盖。每位逝者的名字都会被精心镌刻在铜牌上,然后镶嵌在花岗岩上。当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可降解骨灰坛中后,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骨灰会逐渐融入土壤,成为滋养花草的天然养分。这就仿佛是生命以另一种美丽的形式得到了延续,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轮回。
逝者家属常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节地葬是家人们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这一选择,不仅仅是对环保理念的积极响应,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重新诠释。她还提到,这次活动能够顺利举行,得益于民政局提供的政策支持以及回龙山功德园为亲人提供了环境优美的安息之地。这种安葬方式,让逝者以一种更有意义、更环保的形式回归自然,也让生者在缅怀亲人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与延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常务副总成刚告诉记者:“每个生态葬占地仅0.1㎡,真正实现了‘生命 – 自然’的循环。”回龙山功德园一直积极倡导并推行具有创新意义和环保理念的安葬方式,共规划了大约5000个花坛葬位。在此次活动中,回龙山功德园还资助了100户家庭完成绿色生态安葬,极大地减轻了这些家庭的殡葬负担。当天,首批7名逝者顺利完成安葬。通过这样的公益行动,每位逝者安葬可节约大约0.7㎡的土地资源,真正做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的有效保护。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烟台市莱山区民政局、烟台市莱山区殡葬协会以及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大力倡导绿色生态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和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为推动殡葬改革、构建美丽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烟台市莱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富强表示,殡葬改革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作。推广绿色生态安葬,倡导文明新风,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充满爱心的公益实践,通过采用生态安葬的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与大地、花草树木融为一体,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降低了丧葬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是一次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行动,助力殡葬行业向绿色生态节地转型,为行业树立了“节气 + 殡葬”的创新模式,为殡葬文化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一次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普及活动,通过家属的亲身参与和媒体的广泛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绿色节地的殡葬理念。
本文围绕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举办的公益集体生态安葬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流程、生态花坛葬特点及优势,阐述了家属选择节地葬的原因和意义,强调了各方在推动绿色生态安葬中的作用,以及活动在殡葬改革、环保、文化革新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此次活动为殡葬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有望带动更多公益活动,促进绿色殡葬理念的普及。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