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一周年之际,莫斯科民众在音乐厅前纪念碑前悼念遇难者,同时展现了恐袭给民众带来的伤痛以及他们在伤痛中坚守希望的故事。
在莫斯科西北郊外,“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门前广场上,一座由黑色花岗岩打造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碑面上,白鹤翱翔于天空的画面栩栩如生。当地时间3月22日,低沉哀婉的音乐在广场上空回荡,俄罗斯民众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向前,将手中一束束饱含哀思的鲜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纪念碑的底座上,一行醒目的文字铭刻着:“纪念2024年3月22日非人道恐怖主义行为的受害者”。
3月22日,这一天是“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满一周年的日子。把时间拉回到一年前那个令人胆寒的黑夜,4名恐怖分子手持枪械闯入音乐厅,他们不仅向建筑物内投掷燃烧瓶,还对正在观看演出的无辜民众进行无差别射击。
这起残忍的袭击事件造成了极其惨重的后果,144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551人受伤。这是俄罗斯继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后,发生的又一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如今,音乐厅被烧焦的墙面和坍塌的屋顶依然保留着,它们与一旁的黑色纪念碑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悲怆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那场悲剧的惨痛。
来自莫斯科州东北部谢尔吉耶夫波萨德市的尼古拉,专程来到“克罗库斯城”音乐厅。他回忆道:“我参加过在莫斯科举行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遇难者悼念活动。”他神情哀伤地说,恐袭事件发生后,“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怎么也没想到还会再次目睹这样惨烈的悲剧”。
尽管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但恐袭事件给俄罗斯民众带来的伤痛和阴影却依旧挥之不去。在事发地不远处的空地上,有一处用钢架搭建的纪念设施,几名遇难者的照片前,总是摆放着新鲜的鲜花。据附近居民说,路过这里的人们,常常会停下脚步,默默地向死难者默哀。
在一家研究所工作的玛丽亚,和丈夫都是这起恐袭事件的亲历者。她心有余悸地说:“直到今天,像音乐会、读书会、烧烤节这样人群密集的活动,我都不敢参加。那些恐袭实施者曾经从我们身旁走过。”
在距离纪念碑较远处的空地上,一位戴着墨镜的女士静静地面对着焦黑的建筑物,默默地擦拭着眼泪。她缓缓说道:“我和丈夫很幸运地逃了出来。一年了,之前我一直不敢回到这里。”她透露,恐袭发生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她不愿与人接触,长时间待在屋里,甚至害怕看到关于这起恐袭的任何消息。直到有一天,她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走出去,继续勇敢地生活。
这位名叫娜杰日达(俄语意为“希望”)的女士坚定地说:“人应该活在希望里。”
本文围绕“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一周年的纪念活动展开,详细描述了民众的悼念场景,以及恐袭给他们带来的伤痛和心理阴影。同时,通过娜杰日达的话语,展现了人们在伤痛中依然怀揣希望、勇敢生活的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