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引擎”为翼,北化青年学者翱翔科研蓝天,北化“红色引擎”工程:引领青年学者投身国家发展大业

本文聚焦北京化工大学实施的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详细介绍了该工程在政治引领、行动引领和价值引领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显著成效,展现了北化青年学者在工程推动下坚定科研报国决心、服务国家战略和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积极风貌。

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的成员们,在承载着中国科技发展印记的展品前,如一件件珍贵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以及记录重大科技事件的文物、文献等,驻足良久,陷入深思并热烈交流。

“学习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我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的决心。”“红色引擎”工程成员、化工学院教授王丹有感而发。他与团队正积极投身新的科研项目,为农业发展的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高校肩负着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的重任。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和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精心实施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将其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全力推动党建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政治引领,为青年学者成长引路护航

王丹的家乡山东临朐县属于沂蒙革命老区,在“沂蒙母亲”等革命故事的滋养下成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他儿时就怀揣的梦想。

从北化博士后出站后,王丹留校工作。2021年,“红色引擎”工程第二期启动,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他回忆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学院教授陈建峰是该工程的“政治导师”,有着30多年党龄。“陈院士常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组团攻关什么’,他在思想和学术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据悉,“红色引擎”工程以青年学者为主体,专门成立了“红色引擎”功能型党支部,学校党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高层次人才党员担任支委,共有党员37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10余位院士、专家、校领导担任“政治导师”“学术导师”,全方位助力青年学者成长。

青年学者正处于职业发展和科研方向确立的关键阶段,如何从政治上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呢?

王丹参加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的干部人才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青年学者党支部共建开展组织生活,还参与了人才专题座谈会等活动。他表示,自己在“红色引擎”工程中成长迅速,“最大的收获是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坚定了作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如今,王丹已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近年来,为加强青年学者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北化不断提升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学校举办了“科学家的格局观”等主题的“引擎茶座”,邀请党员院士、专家结合亲身经历为青年学者的信仰和发展指引方向。同时,健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青年人才工作机制,在日常思想引领和科研攻关实践中提供“一人一策”的针对性指导。

该校党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通过“红色引擎”工程,学校在加强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党员培养方面积极探索。近5年发展青年人才党员20名,一批青年人才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骨干,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相关成果在多个关键领域得到应用。

行动引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

来自内蒙古农村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赵宇飞也是“红色引擎”工程的一员。他自称是实验室里的“新农人”,其正在开展的研究旨在“稳”住土壤里的重金属和盐碱等,同时为植物提供所需营养成分,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红色引擎”工程的“学术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的言传身教让赵宇飞深受触动。一次,他们在西北地区土壤修复现场调研,段院士望着草木稀疏的土地感慨道,“我在农村长大,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我们的科研就是要服务农民。”这一幕让赵宇飞至今记忆犹新。

土壤修复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曾有一段时间,赵宇飞的研究陷入困境,创新点不明确,成果应用推进缓慢,与企业生产脱节等问题接踵而至。带着困惑,他参加了一场“红色引擎”学术论坛,并做了专题汇报,现场得到不同领域权威专家的“把脉问诊”。

“比如,有专家建议我结合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危废多、回收效率低等问题,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为土壤修复材料研发积累经验。”赵宇飞说,一系列学术交流拓宽了他的科研思路。

生命学院副教授侯毅也是“红色引擎”工程的参与者。他近期十分忙碌,进行核磁造影剂研发,联系合作单位开展精准检测,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等。他表示,“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让研究成果早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特别是延伸到基层社区医院。”近年来,侯毅投身分子影像与纳米医学领域研究,期望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能切实服务群众。

校党委副书记崔春花表示,通过“红色引擎”工程,学校引导青年学者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走出实验室,走进基层一线,了解行业现状、对接企业需求、满足群众期待,让青年学者更好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价值引领,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成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北化“红色引擎”成员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自身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以更好地影响、带动和塑造青年学生。

“秦老师,我要回家乡工作啦!”收到应聘单位录用通知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程鼎炜第一时间向导师、材料学院见习教授秦璇报喜。

2024年秋招季,作为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纵向党支部书记,秦璇主讲了一堂专题党课,题目是“以信仰之光铸就青年报国担当”,分享了自己及“红色引擎”其他青年学者的成长经历。“秦老师鼓励我们,不要囿于眼前短暂利益,而是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程鼎炜印象深刻。

秦璇表示,在“红色引擎”工程中,自己不断学习成长。该工程的“政治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化校长谭天伟一直鼓励她,要努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学者,以好奇心探寻科学前沿,勇于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这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启迪与塑造。我也希望能够这样培养学生。”秦璇说。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朋辈引领作用,秦璇将“红色引擎”模式引入自己所在的纵向党支部,组织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举办歌咏比赛、师生运动打卡等活动,搭建起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表示,“‘红色引擎’工程是学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学校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将进一步探索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强化人才支撑,努力建设国家大化工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的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该工程通过政治引领为青年学者指明成长方向,在行动引领下让青年学者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凭借价值引领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成效。通过一系列举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强化人才支撑,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63.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