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崇明,详细介绍了其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包括绿地建设、“无废细胞”创建、垃圾分类等。同时讲述了崇明获得的众多生态荣誉,如“中国天然氧吧”等。最后着重介绍了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融入无废理念的情况,展现了崇明生态与运动的和谐共生。
在崇明的大地上,草木生长得极为茂盛,满眼都是葱茏的绿意。沙鸥在天空中成群结队地飞翔,鱼蟹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致。这如梦幻般的美景,不仅仅是崇明利用生态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一个小小体现,更是崇明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的赛道将从崇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延伸开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奔跑的姿态,深刻诠释生态与运动相互融合的独特之美。
生态崇明:无废城市的“绿色基因”
“无废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通过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持续推进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尽可能减少填埋量,从而将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作为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崇明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它聚焦于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等多个关键环节,不断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崇明将低效用地与环境提升巧妙结合起来,积极盘活闲置空间。它充分利用边角空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小型空间,进行“造景聚绿”,打造出了一个个集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家门口”绿色“微空间”。
2024年,崇明在绿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新建绿地30.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达到15.08公顷,绿道长达9.1公里,立体绿化面积为17181平方米。此外,还新增了1座城市公园和8座口袋公园,完成了乔松路(鼓浪屿路 – 佘山岛路)绿化特色道路的创建工作。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环境品质,丰富了绿色空间,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舒适的美好生活。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出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涵盖机关、企业、医院、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
自崇明正式启动创建“无废细胞”工作以来,目前已经成功创建了“无废工厂”“无废机关”“无废校园”“无废医院”“无废快递网点”等30个“无废细胞”。这是以打造各类最小“绿色”单元为出发点,用“无废细胞”的力量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就是要打通“生活垃圾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让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无缝衔接。
近年来,崇明持续推动提升可回收物“两网融合”的运行效率,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体系。巩固了全区43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8座中转站的运行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可回收物运行服务能级。通过这些努力,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实效,推进低价值可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率。目前,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45%。
崇明是上海最为珍贵且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它为全市提供了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最重要的两项空气指标方面,崇明空气质量指数(AQI)为91.4%、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1.1微克/立方米,均位居上海市最优水平。全区27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都达到了Ⅲ类以上的水质优良标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作为上海首个“碳中和示范区”,崇明岛的“无废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到每一寸土地之中。无废城市建设的背后,是崇明人“让每一寸土地呼吸纯净”的执着追求。
✅崇明积极推进世界级生态岛GEP核算“1 + 1 + N”制度体系;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占全社会(崇明)用电量比重超31%;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实现全覆盖;
✅国内首艘新能源客货渡船在崇投入运营;
✅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荣誉加冕:世界级生态岛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崇明凭借“好生态”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相关领域获得了国家殊荣20余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国际评估报告》,评价崇明为“太平洋西岸最后难得的净土”,并将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绿色经济教材,供全球42个岛国学习借鉴。
2024年1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关于2023年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活动评审结果的公告》,崇明同时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和“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新增两块“国字号”招牌。
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上海实现了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崇明天空湛蓝、河水清澈、土壤洁净,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年均浓度超过2700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非常清新空气”界定标准的1.5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无废赛事:为崇明注入“无废加速度”
01、无废理念“跑”进人心
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将环保宣传贯穿于赛事的全周期,积极推广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此外,还鼓励跑者自带水杯、参与“清洁赛道”志愿行动等。通过这些方式,让每位跑者深刻意识到,环保不是赛道上的装饰品,而是与我们的呼吸紧密相连的本能。
02、分类革命“跑”出实效
赛事将在主赛场和赛道沿线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例如,香蕉皮、橙子皮等有机垃圾将被送往处理站发酵为“春泥肥”,用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改良。这种“分类—回收—再生”的闭环模式,正是崇明“让垃圾消失于无形”城市哲学的生动实践。
03、绿色科技“跑”向未来
环保企业在这次赛事中展现出了硬核实力。2025上海长江半马将与环保企业“爱回收”合作,共同践行“减碳马拉松”理念!跑者可以前往终点“爱回收”展位践行环保理念并领取丰富的跑者福利!
1)前往“爱回收智能回收机”投递空瓶,可获得一枚环保纪念奖牌;
2)现场领取指定任务,还有专业摄影师为您拍摄人生照片;
3)参与互动活动,还有机会领取免费相框。
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它不仅仅是一场竞技比赛,更是一次与自然的深度对话。无论你是专业跑者还是生态爱好者,崇明都诚挚地邀请您用脚步去丈量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用实际行动支持无废未来。在这片被候鸟眷恋、被江风亲吻的土地上,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每个人的生态传奇。2025,让我们与崇明共赴一场生态之约。
本文全方位展示了崇明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果,通过绿地建设、“无废细胞”创建、垃圾分类等具体举措,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崇明获得的众多生态荣誉也彰显了其生态建设的成效。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融入无废理念,进一步推动了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呈现了生态与运动、环保相互融合的美好画面。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