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技能合作:开启大湾区人才流动新篇

本文聚焦于珠海与澳门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合作,通过介绍“一试三证”举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的发展、评价互认与赛事联办等方面,展现了珠澳在技能人才共育、共评、共享、共融和协同发展上的成果,体现了大湾区“人才通”的良好前景。

珠澳技能合作:开启大湾区人才流动新篇

有一位广州小伙黎炜轩,家住在广东珠海。每天中午12点半,他就会准时出发,直奔拱北口岸。过关之后,他搭乘通勤车,在下午2点不到的时候,就能抵达位于澳门的一家法式餐厅,这里便是他工作的地方。如今,黎炜轩已经在澳门工作了一年半。

黎炜轩笑着说:“澳门的收入很有吸引力,在这里工作,我学到了很多餐饮文化知识,还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英语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现在的他,从精心布置碟子、刀叉、酒杯,到向客人介绍特色菜品、饮品,服务既周到又专业。

他能够前往澳门工作,得益于考取的“一试三证”证书。所谓“一试三证”,就是通过一次考试,能获得内地和澳门颁发的3张职业技能证书。珠海和澳门共建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推出的这一举措,成了黎炜轩竞聘澳门餐厅岗位的“敲门砖”。

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规则机制“软联通”是重要内容。珠海和澳门按照“政府主导定规则,市场引领建标准,供需匹配育人才”的原则,共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深化技能人才的共育、共评、共享、共融和协同发展。自2023年联盟成立以来,已经吸纳了126家机构加入,开展珠澳技能人才培训超过1.5万人次,评价互认近2000人,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注入了技能人才“新动能”。

光有“路”可不够,还得有“交通规则”。一次考试,为何能获得内地和澳门都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呢?广东省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指出:“关键是要主动突破‘壁垒’,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

2021年,珠海联合澳门签订了《推动珠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框架协议》,创新提出建立区域性技能人才评价联盟;2022年,“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在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挂牌成立;2023年,技能人才互认互通区域性联盟——珠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成立;到了2024年,联盟进一步升级,打造了技能人才互认互通“立交桥”。

珠海市人力资源鉴定考试院院长张家富形象地说:“‘立交桥’要畅行无阻,光有‘路’还不够,还要有‘交通规则’。”就拿考核技能人才来说,首先面临的就是内地和澳门评价标准的对接问题。

黎炜轩曾获得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银牌,基本功相当扎实。但在参加粤澳餐厅服务员“一试三证”考试时,他也不禁感慨“有难度”。这种难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差异。横琴星乐度星旅酒店餐饮部副经理、“一试三证”导师程燕介绍说:“在内地接待客人,注重餐饮氛围的营造。而在澳门,则强调个性化服务,比如服务全程要记住客人姓氏。‘一试三证’的考核会涵盖这些差异点,以适应不同需求,提升考生的就业竞争力。”

要“缝合”差异,“对齐”标准,就得“慢工出细活”。联盟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广泛吸纳珠海、澳门的院校专业教师、行业资深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建起7个专家库,覆盖标准开发、技能考评、质量督导等方面。联盟还组织专家开展岗位调研,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标港澳和国际标准、融合企业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选编培训教材、开发评价题库。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跨境游日益火爆。即使是内地餐厅,也经常需要接待港澳及外国游客。专家们一致认为,考生的仪表、仪容、仪态也要提高标准,明确了制服、皮鞋、头发、指甲、饰物等具体要求。

据悉,联盟成立至今,已经研发出粤澳一致认可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楼宇管理员等5个培训课程标准、6个职业题库、49份实训指导手册。目前,已有44名澳门从业人员、34名内地从业人员通过“一试三证”考试,同时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和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ORS)证书。

在评价互认、赛事联办方面,这拓宽了就业创业“口径”。“取茶样,倒入评茶盘后,先摇匀,再归堆;抓茶样是关键,要找准比例,否则会出现茶汤过浓或过淡……”周末,在横琴澳门新街坊,澳门评茶师凤东玉的“珠海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吸引了20多名学员,其中不少是居住在新街坊的澳门居民。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闻或品,一招一式已颇为专业。

凤东玉说:“茶,是粤港澳地区通行的文化符号。澳门对茶艺人才的培养有所欠缺,而内地培养的人才以往又受限于‘门槛’,很难去澳门就业。这种局面,正随着技能人才的互认互通发生改变。”2019年,凤东玉来到内地创业,成立了珠海横琴茶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技能人才培养、助力青年就业创业,至今已为琴澳两地培养200多名评茶师、茶艺师。在凤东玉的建议下,澳门青年吴洁莹培训期满后参加了考试,获得了由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颁发的评茶师(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吴洁莹欣喜地说:“去年,我去澳门一家酒店应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出证书,没想到,很快被优先录取了!”

原来,她在珠海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被澳门特区政府劳工事务局直接采认。尝到了甜头,她又找到凤东玉,表示“想再多学点,争取考个高级证书”。

联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直接采认等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互认,便利了澳门居民就业创业。目前,累计1032名持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的澳门电工通过了直接采认,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00余名澳门从业人员在珠海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直接获得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选拔技能人才中的引领示范作用,2022年以来,珠海、澳门不断创新“一赛多地”联合办赛机制,每年都举办职业技能赛事。与此同时,还设立酒店接待、中式烹调师、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项目,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培养发掘“千里马”。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社会保障处副处长王锦涛说:“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由珠海、澳门的行业专家共同制定,竞赛结果互认,330名选手一赛得三证。珠澳在标准共享、评价互认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

在增进交流、携手同行方面,拓展了人才成长空间。澳门旅游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陈志力说:“这几天的培训交流,让我们有了向国家集训代表队学习的宝贵机会。特别感谢国家队的指导,让我大大提升了临场表现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学习,争取为澳门服务业多出一份力。”

去年7月,陈志力跟随澳门集训代表队,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世界技能大赛澳门综合培训基地”,参加与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国家集训代表队联合开展的培训交流。“世界技能大赛澳门综合培训基地”的设立,旨在推动粤澳两地技能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高地建设。

澳门旅游大学管理及专业发展学院酒店课程主任麦锡光说:“国家队给我们带来全面、先进的训练理念,有效提升了澳门选手的竞技水平。基地的建设,让澳门选手在‘家门口’就能与内地选手交流,还有充裕的训练空间。”

通过联盟“立交桥”,珠海、澳门实现了互认互通,以评定培。两地的人才培养培训场地、设备、师资、技术、标准、经验、资金等逐渐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依托“广东技工”工程开展支持澳门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和“送教入澳”活动,累计举办22期活动、服务澳门居民621人;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空调清洗、互联网营销师澳门培训班,共培训70人;设立内地与澳门人力资源合作培训中心,累计开展输澳劳工建筑业从业人员上岗培训109期12926人,学员均获澳门特区政府劳工事务局颁发的建筑业职安卡。

珠海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黄国军说:“我们学院有17名学生在澳门南粤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实习,月薪7000澳门元,转正后可达15000澳门元。这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了人才成长空间,又为澳门多元化产业输送了高技能人才。”

珠海既“送教入澳”,又“请澳到珠”。2月24日,内地首个覆盖多工种的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ORS)培训中心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揭牌,可为在校生及社会从业人员提供国际标准化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服务。

据悉,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是最早引入MORS认证体系的内地学校之一。目前,该校师生中已有3165人次考取MORS相关证书,向澳门输送各专业人才3000余名。此次培训中心揭牌,是人才培养的“升级版”。澳门旅游大学将在珠海一职增加认证工种数量,并同步向珠海一职授予全流程培训自主权;珠海一职可依据标准独立开展教学,由澳门旅游大学统筹考核、认证工作,通过建立标准化考评机制确保认证质量。

珠海与澳门深化技能人才共育、共评、共享,进而推动共融和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通”前景十分可期!

本文详细阐述了珠海与澳门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合作成果,通过“一试三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等举措,实现了技能人才的互认互通、共育共评。在评价互认、赛事联办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拓展了人才成长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大湾区技能人才融合发展的良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916.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