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变“新雄安人”:许蒙超的创业逆袭之路 雄安崛起:“90后”许蒙超告别“北漂”回乡逐梦

“90后”许蒙超曾经是“北漂”,在梦想实现后选择回到家乡雄安新区创业的故事。详细介绍了他受到雄安要素资源等吸引签约入驻,以及他和家人在雄安的工作、生活情况,还展现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成果和人才引进成效。

通过高考离开故乡,大学毕业后前往北京奋斗,实现“有房有车”的生活,这不仅是许蒙超年少时的梦想,更是他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当这个梦想在多年的拼搏后终于实现,这位“90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回乡创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不再是‘北漂’的‘新雄安人’”。

2017年的春天,一则重磅消息在官方媒体上发布——设立雄安新区。而许蒙超的家乡雄县,恰好位于规划范围之内。那天晚上,在北京忙碌工作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开始不断憧憬着家乡未来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从那一刻起,我就紧紧地关注着雄安的每一步发展,亲眼见证了家乡从一片荒芜的‘一块地’,到绘就宏伟蓝图的‘一张图’,再到如今拔地而起的‘一座城’的惊人蜕变。”许蒙超感慨地说道。

2023年10月,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等单位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千企雄安行”活动。此时的许蒙超,已经在北京、杭州等地的医学检验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并且在北京成功开办了一家生物技术企业。

在这次活动中,许蒙超被雄安新区丰富的要素资源、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及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深深吸引。仅仅过了7天,他就果断地与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完成签约。“和北京写字楼高昂的租金相比,在雄安办公的租金简直太便宜了,而且还有政府补贴。就房租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省十几万元呢。”许蒙超笑着说道。

许蒙超开玩笑地说,和与妻子赵肖依经过7年漫长的恋爱长跑才步入婚姻殿堂相比,这次和雄安新区的签约“牵手”,就像是“自己事业上的‘闪婚’”。两个月后,许蒙超在雄安的子公司筹备就绪,他带着一支20人的专业团队和1500万元的主要业务,正式入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北漂”变“新雄安人”:许蒙超的创业逆袭之路 雄安崛起:“90后”许蒙超告别“北漂”回乡逐梦

3月22日,许蒙超正在家中办公,他的妻子赵肖依陪伴在一旁。(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许蒙超坦诚地说,回雄安创业这个选择,背后其实经历了内心的一番纠结。父母一开始并不理解他的决定,妻子甚至还曾偷偷落泪。为了让家人更好地接受这个决定,他特意和妻子一起从北京开车回到雄安,想要近距离地“感受雄安的变化”。他们还特意去考察了当地的学校,这是他们此前返乡探亲时从未有过的举动。“看着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在这里汇聚,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早点搬过来,和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之城’一起成长。”许蒙超坚定地说。

许蒙超的公司上下游产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等地,刚到雄安新区时,他也曾担心相关产业链条能否顺利衔接和延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顾虑早已烟消云散。

他介绍说,雄安现在有很多主题楼宇,他所在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产业发展形成了“门对门”的便捷模式,科研创新也实现了“上下楼”的高效协作,良好的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公司今年的业绩非常出色。”采访当天,虽然是周末,许蒙超已经接待了来自北京、杭州的两批客户,“他们都对这里的发展前景很感兴趣,有意在这里扎根发展。”

2023年,在许蒙超筹备公司的同时,他的妻子赵肖依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从北京的一家医院辞职,应聘到了雄安宣武医院。这是雄安新区首家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高水平综合医院,未来将致力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

“北漂”变“新雄安人”:许蒙超的创业逆袭之路 雄安崛起:“90后”许蒙超告别“北漂”回乡逐梦

3月22日,赵肖依正在单位认真工作。(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的开发面积已经超过20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到5030万平方米,4806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每天下班后,赵肖依从单位出发,开车大约十分钟去接老公下班,然后两人再一起开车几分钟回家。这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赵肖依心中最幸福的时刻。在北京工作的那些年,她和丈夫几乎“从未一起下班回家”。

站在赵肖依家的阳台,一眼就能看到采用白洋淀“金芦苇”设计理念建造的中国中化大厦。官方资料显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目前中央企业在雄安设立的各类分支机构已超过300家,4000多家来自北京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创业发展,形成了承接疏解压茬推进的良好局面。

客厅的墙上,挂着女儿的照片和奖状。再过几个月,女儿也将从北京搬回雄安,准备到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第二实验学校读书。“到那时,我们一家人就可以每天都在一起了。”赵肖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雄安新区通过实施“雄才十六条”等政策,创新举办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人才。目前,17个院士项目陆续落地,3.79万人才在这里开启了新的征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赵肖依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她发现,现在来雄安的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多。她的几位朋友虽然此前已经在北京买了房,但去年也纷纷来到雄安工作。“她们的孩子,今年也将到雄安上学,成为‘新雄安人’。”

本文通过讲述“90后”许蒙超从“北漂”转变为“新雄安人”回乡创业的故事,展现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成果,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生态的形成以及人才引进的成效等。同时,也体现了许蒙超一家在雄安的幸福生活变迁,反映出雄安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071.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