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三个聚焦”引领城市更新新变革 璧山住房城乡建委“三个聚焦”,城市更新成果斐然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4年以来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坚持“三个聚焦”,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的具体举措及显著成果,包括聚焦改造更新、示范更新和设施更新三个维度,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4年已然开启新的征程,在这崭新的一年里,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积极作为,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展开工作。他们精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璧山特色的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极具璧山标志性的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

聚焦“改造更新”,创新“城市思维”——以城市更新回应民生关切

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有条不紊地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致力于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一方面,他们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针对居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各类问题,建立并完善了“1 + N”的政策标准体系。这一体系明确了详细的内容清单,其中包括“改造39项 + 社区服务提升25项”,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同时,大力推动“三师进社区”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为改造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另一方面,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将养老托幼、社区服务、加装电梯、停车等群众关心的身边事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统筹实施、同步改造、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造带来的便利。

此外,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无”小区改造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三无”区改造及社会化管理一体运营机制,成功实现了“三无”老旧小区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自2019年以来,璧山区先后启动了4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达到549.18万平方米,惠及了14万余名群众。

聚焦“示范更新”,追溯“城市记忆”——以城市更新擦亮地标名片

按照“政府领导、住建牵头、部门协同、街镇统筹、社区落地”的科学工作机制,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齐心协力、同向同频推进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将提升群众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们以“母城记忆、文化传承、市井烟火、商业中心、网红打卡”为关键线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概念性方案。经过文化界知名人士、设计专家、市级专家咨询团队以及相关部门的深入讨论和审议,最终形成方案主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

同时,以“母城忆,年代味”为核心理念,采用小尺度、微更新的方式,精心保留城区的原有面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留住了人们心中的“乡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北街、南巷、西山、东岸、中文堂”的新布局,让城市焕发出崭新的容颜。

在立面和背街小巷改造过程中,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密切关注改造效果和居民反馈。会同参建各方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既满足了部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又确保改造效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积极会同街道、社区开展上门服务和现场办公,妥善处理了上百件居民诉求。在项目攻坚阶段,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实行集中办公,提前11个月实现了广场地面部分对外开放。

聚焦“设施更新”,拓展“城市空间”——以城市更新提升发展能级

璧山区住房城乡建委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作,将提升群众安全感作为重要目标。

在交通设施方面,聚力“内畅外联”,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目前,金凤隧道已全线通车,市郊铁路璧铜线也顺利通车,轨道27号线璧山段主体工程已完成95%,虎溪隧道、永川线、大足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管网管廊方面,畅通“毛细血管”,系统推进管网管廊改造。编制了《璧山区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 – 2028年)》,2024年累计整治排水管网约55.19公里,城区范围内的7个内涝点位全部得到治理,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

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推动“产城融合”,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实施了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范围土地面积达6786亩,计划新建安置房1405套,促进了城市的协调发展。

2024年以来,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过“三个聚焦”,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改造更新回应民生关切,到示范更新擦亮地标名片,再到设施更新提升发展能级,全方位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45.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