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响应国家指示,走进蔄山镇卫生院开展“情暖社区”健康科普义诊活动,介绍了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情况,医护人员普及胸痛、冠心病等救治知识,进行气道梗阻急救科普和心肺复苏演示,活动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和群众对胸痛的认识及急救自救水平。
为响应国家“医防融合,早诊早治,让更多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力度,在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委会的领导下,3月20日,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走进蔄山镇卫生院,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情暖社区”健康科普义诊活动,为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和周边居民送上了“零距离”的健康服务。
威海市立医院是威海市最早开展院前急救的医院。为了让胸痛疾病患者的急救更加规范科学,确保胸痛患者来院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精确诊断和治疗,医院早在2018年初就启动了胸痛中心建设。通过与市、区两级院前急救网络单位紧密合作,构建起了一个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社区宣教以及患者宣教于一体的多学科合作大型治疗中心。参与合作的学科众多,涵盖了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影像学科等。同时,该中心还建立了一条高效的绿色通道,即院前急救 – 急诊科 – 胸痛中心 – 导管室 – 胸痛中心病房,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治疗的等待时间。
活动现场,威海市立医院急诊二科主任王海霞结合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急诊高危胸痛早期预警与危险性分层》为题,为大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她从胸痛病因、分类、分层,急诊胸痛诊治思路,急诊高危性胸痛这三个方面,全面普及了胸痛救治知识,有效提升了大家对急性胸痛疾病的认识。王海霞提到:“胸痛是急诊内科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性胸痛患者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患病人群,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病人占急诊内科病人的5% – 20%,在三级医院里更是占了20% – 30%。”
冠心病是急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威海市立医院急诊二科副主任宋玲莉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她强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开通堵塞的血管,急性心梗的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2小时内,俗称黄金120分钟,所以对于患者来说,早识别、早诊断、早救治十分关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会影响救治效果。”据了解,威海市立医院在接收到院前急救系统传来的信息后,胸痛中心会及时做好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指导和信息沟通,同时院内作好相应的诊疗准备,启动胸痛患者的诊疗流程,缩短病人发病至针对性处置的治疗时间。通过程序化的通道,最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随后,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王斌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进行了气道梗阻的急救知识科普讲座,并耐心解答了现场人员的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张琪则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CPR)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大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医护团队还发放了精心制作的威海市立医院胸痛宣教手册,手册中详细介绍了急救措施等内容,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参加义诊活动的居民李阿姨激动地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这些专家讲的课,讲的东西还都很实用,等我们碰到这种问题时也不至于那么慌张了。医生手把手教着做心肺复苏,这关键时候都是能救命的,我回去也要把今天学到的教给我的家人。”
此次“情暖社区”健康科普义诊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和周边群众对胸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急救、自救水平。未来,威海市立医院将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为健康中国贡献来自街道社区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围绕威海市立医院走进蔄山镇卫生院开展“情暖社区”健康科普义诊活动展开,介绍了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医护人员普及胸痛、冠心病等知识,进行急救科普和演示,发放宣教手册,活动提升了基层人员对胸痛认知和急救能力,体现了医院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理念。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