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96.37%”这一关键数据,深入剖析了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贡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阐述了国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指明的方向。
经济随笔丨“96.37%”:心之所愿就是任务清单
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
在这庞大的 1.8 亿多户经济主体里,呈现出丰富的结构层次。既有许多实力雄厚的“大块头”企业,也有数量众多的“小店铺”。其中,民营企业有 5554.23 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 12532.25 万户。企业规模大小各异,存在“大中小微”的明显差别。以华为为例,截至 2023 年底,员工总数高达 20.7 万,其中研发人员就占据了 11.4 万。这样的“大块头”企业,创新能力卓越,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而那 1.2 亿个体工商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们大多是由两三个人经营的“小店铺”“小门脸”,那一盏长明灯,映照出满屋的烟火气,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馨存在。
在民营经济的舞台上,“领军者”和“不起眼又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座谈会上发言的 6 位代表,无疑是“96.37%”里的佼佼者。他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站在了全球行业的前排。在这些“领军者”中,老中青三代民营企业家齐聚一堂,既展现了坚守与传承的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锐力量的崛起。
然而,更多的民营经济主体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国的住宿和餐饮业,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占比高达 99.20%;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为 99.09%;在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是 97.97%。这些亿万个看似平凡的“它”,虽然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影响力有限,但在一条胡同里、一个社区里,却是大家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 GDP、税收和就业等方面,更体现在其蕴含的奋斗精神之中。关于民营经济的“五六七八九”贡献,大家早已熟知,而且这些贡献的贡献率还在持续提升。
此外,还有许多难以用数字衡量却价值连城的贡献。从无到有的创业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梦想;从小到大的成长经验,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饱经风雨、屹立不倒的韧劲,展现了民营经济的强大生命力;站在前沿、引领潮流的勇气,推动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温暖,构建了良好的商业生态;还有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的“爱拼会赢的精气神”,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些贡献,深深地烙印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记忆里,体现在每一天新的发展脚步中,历久弥新,让人真切可感。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质量不断提高,但也面临着内需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挑战。“96.37%”并非一个笼统的概念,1.8 亿户的每一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境遇。有的企业正处于顺风顺水的发展阶段,而有的企业则面临着逆水行舟的艰难局面,生存状况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来说,公平是最为渴望的。总书记在谈到当前工作重点时,首先强调了“公平”:“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这为民营经济的公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
要实现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破解难题,突破堵点,卸下包袱,轻松上阵。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了几个关键的“难”点:“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一年多前中央发布并正在持续落实的“民营经济 31 条”,正是不回避难题,逐一提出了针对性的破解之策。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首要任务。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回应了民营经济的期待,点明了发展要义:“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96.37%”的民营经济主体所期盼的,就是促进其发展的任务清单。在“96.37%”、1.8 亿多户里就业的人数高达数亿人,我们每个人都与这个数字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都可以为“96.37%”的心愿达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全面剖析了“96.37%”所代表的民营经济的现状,包括其多元的构成、重要的贡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强调了国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公平、破解难题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导向。最后呼吁大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919.html